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材料2:《大明律.吏律》(断罪无正条):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材料2:《大明律.吏律》(断罪无正条):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
admin
2019-01-15
32
问题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材料2:《大明律.吏律》(断罪无正条):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应加应减,定拟罪名,转达刑部,议定奏闻。若辄断决,致罪有出人者,以故失论。
(1)上述材料体现了古代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
(2)请根据材料1简要说明唐代对该原则的适用情形及该规定的意义和作用。
(3)请对比材料1、2说明明代在该原则适用上的主要变化。
(4)请根据材料2说明明朝适用该原则的程序和擅用该原则的法律责任。
选项
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法律适用的类推原则。(回答为“比附断罪、引律比附原则”亦可) (2)对唐律中无明文规定但又需要予以惩处的犯罪行为,凡应减轻处刑的,应列举重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加重处刑的,则应列举轻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重处断。唐律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司法官类推断狱的严格要求,反映了唐朝对于类推适用的基本价值取向:既予以认可,以发挥现行律典的灵活补充作用,又予以规范和限制,以防止其破坏国家法制。 (3)明代该原则在适用上的变化体现在:①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凡是律无正条的,都可以适用比附。②规定了比附断罪的适用程序和法律责任。 (4)对于适用比附的,在拟定好罪名及其量刑加减后转刑部议奏。如果未经议奏而擅用比附而致出入人罪的,以故失出人人罪论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hH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客观世界是在变化发展的,社会关系也是在变化发展的,那么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本身也会发展变化,进而法律部门的划分也不可能是绝对不变的。这体现的是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
(2011年真题)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国家机关中,享有正式法律解释权的有
(2010年真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有权作出解释或决定的机关是
(2012年真题)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实行的刑法原则有
(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唐朝继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依照唐宋时期法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
(2005年真题)现行《宪法》规定,享有修改宪法提议权的主体是
(2009年真题)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的这一特性是指
《唐律疏议.名例律》(卷五):“诸同职犯公坐者,长官为一等,通判官为一等,判官为一等,主典为一等,各以所由为首;(若通判官以上异判有失者,止坐异判以上之官。)若同职有私,连坐之官不知情者,以失论。即余官及上官案省不觉者,各递减一等;下官不觉者,又递减一等。
随机试题
A.3′末端加-CCAB.3′末端加polyAC.5′末端糖基化D.30S经RNaseⅢ催化切开tRNA的加工是
釉质的新生线存在于
以下除哪个穴外,均可以治疗胃腑疾病
被害人李某在刘某伤害案的第二审程序中增加独立的民事赔偿请求。对其新增的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管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中,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的是()。
(2016·江西)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活动,如先学加减再学乘除。这种学习属于()
Whatisbeingannounced?
A、Becausetheselanguagesareusedonlyinremoteareas.B、Becausetheofficiallanguageofacountryrarelychanges.C、Becaus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