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周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

admin2021-11-18  6

问题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周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四年(公元779年)垦亩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旧唐书.杨炎传》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经济立法中的何种立法?

选项

答案材料反映的是唐朝赋税立法中的两税法。唐朝前期沿用隋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租庸调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被破坏殆尽,租庸调法难以实施,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基本原则是量出制入,即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之垦田数为准,总计当时各种开支总数以定两税总数。按每户的土地而积征收地税,按财产多寡确定的户等征收户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过去的租庸调以及杂税一律废除,所有主户客户,不论定居行商,均须纳税,税额由资产和田亩数确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5P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