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申论答题均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作答,准考证号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须用蓝、黑色墨水

admin2010-04-05  52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申论答题均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作答,准考证号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须用蓝、黑色墨水笔(签字笔)作答,在回答问题中,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二、给定资料   
     1.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出农民工就业、流动和社会保障状况,2009年6月,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了外出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097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378万人,增长2.6%。外出农民工以已婚、青年男性为主,多数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水平。按输出地来分,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比重分别为29.6%、37.6%和32.8%;按输入地分,东部地区吸纳
    外出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6.7%,中部地区占14.7%,西部地区占18.2%。截至6月底,15097万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在420万左右。外出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37.9%,建筑业占18.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1.7%,住宿和餐饮行业占8.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占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5.6%。绝大多数外出农民工经老乡亲友的介绍或带领外出务工。
     84%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信息和培训费用是制约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主因。
    据调查:暂未就业农民工中,28.7%是由于“收入低,主动辞去工作”,接近50%是由于“刚出来打工,还没有找到工作”或“企业关停、裁员”而暂无工作。
    从暂未就业农民工生活状况看,农民工维持生活的固定支出月人均766元。其中,82.7%用于住宿和食品支出。七成未就业农民工目前生活来源是“以前打工积攒下来的”。从暂未就业农民工最近的打算看,近一半的未就业农民工选择继续留在目前所在城市,10%左右的未就业农民工准备回农村老家。
    调查显示:全国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整体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截至6月底,外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38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41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5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5054万人。
     2.久违的“民工荒”一词近期又大量重现于媒体之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工荒现象获得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好评,因为他们从中嗅到了经济回暖的气息。但企业家们却很是犯愁:没有工人生产,又如何能感受这股暖意?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的新闻调查显示,全国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都在闹民_工荒。连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的一些城市,也是劳动力紧缺。那人都到哪去了?新闻给出了答案:农民工大多回农村了,有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有的在家乡小企业上班。
    这个变化颇耐人寻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城乡劳动力倒挂”现象?媒体某评论员认为根本原因并不是什么“经济回暖”和“产业结构调整”,而是农民工们留在家乡心不慌,有踏实感。如大家所知,始于去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空前的“民工荒”现象。企业裁员、减薪、欠薪成了一段时期内农民工最为焦虑的事情。在那个困难时期,有多少企业考虑过农民工们的难处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有一家中山的制衣厂,工厂关门时,老板发放了足额的工资与补偿金,并与员工们相约东山再起。员工们含泪告别老板时说:“您再开厂时我们还到您的厂里打工。”这个新鲜事儿一度引发媒体热议。可以想见,这间工厂复产后,一定不存在民工荒。但现实中,有多少个企业像这个制衣厂老板那样,做到了让“民工不慌”?
     3.所谓“民工荒”只是一个纯粹站在企业视角说话的伪问题。至少在当前,中国依然不会缺少劳动力。一味炒作“民工荒”概念,不仅是对公众的一种误导,对广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也非常不公。所谓“民工荒”,本质不过是工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企业待遇之间的矛盾。
    一个始终以廉价劳动力著称的经济体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始终依靠廉价劳动力默默奉献而保持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是失衡且不可持续的。劳动力还是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企业会招不到人?关键的原因在于,廉价工资的吸引力减小了,农民工的选择更多了:家乡有了长足发展,就近就业成为可能;西部有了长足发展,西部就业成为选择的一种;创业更为便捷,创业型就业日趋热门;农业上有了奔头,重回农业本行不再是纯粹的无奈……因为农民工选择的多样化和理性化而出现的“廉价劳动力荒”,既是社会进步的应有表现,更是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劳动力回报率过低,资本回报率过高,劳动力与资本的回报率严重失衡,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个弊端。有经济学家表示,投资过快、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增加、房价上涨过快、高污染高耗能等社会经济问题都可以从这个失衡上得到解释。因此,一旦劳动力价格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则很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仍紧抱落后产能的企业,难免会受到冲击。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必然反馈为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强,国内消费市场日见起色,会给很多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的企业带来无穷机会。农民工收入之所以会出现“在沿海一带减少,在内地省份增加;在外向型企业减少,在内需型企业增加”,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4.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几乎同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加剧。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4月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而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眼下招工也是困难重重。部分建筑工月薪上升到5000元。
    毫无疑问,“民工荒”的出现,给城市企业带来很大程度的创伤。尤其在目前这个阶段,各地企业订单猛然上升,经济形势有所回暖。有论者称,我们应持以乐观态度,因为这是绎济复苏的象征。只要给农民工较高的薪酬刺激,不愁农民工不回潮。显然,这种思维过于片面。我们必须正视,“民工荒”决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薪酬定位。
    当然,倘若各地企业纷纷追升月薪,势必能让部分农民工回到城市。但是,仅靠提升月薪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可以预期的是,没有从本质上下工夫,阶段性“民工荒”还会季节性地屡屡发生。
     “民工荒”的出现并非偶然。根本上说,“民工荒”与农民工基本权利的缺失不无关系。有学者统计,江浙、珠三角等沿海城市,外来人口对当地GDP的贡献高于30%,但是,囿于制度和现实的羁绊,农民工却无法享受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显然,“民工荒”的解决,是要赋予农民工一些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伦理上的尊重。在“民工荒”的倒逼下,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审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似乎走向穷途末路。正因如此,江浙、珠三角等沿海企业开始提薪或提高其他方面的待遇。
    薪酬、企业待遇方面的转好,企业可以解决,当然,这也是市场规律下的必然。但有些方面,企业无法解决,比如说户口、孩子上学和社保等问题。地方政府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阶段性“民工荒”,就必须将农民工应该享有的一些基本权利纳入统筹范围。当然,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已然做出努力,不少农民工开始人户,孩子也能方便入学。但是,还必须正视的问题是,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城市文化上,城市给农民工的温暖还很欠缺。比如,在就业、用工的保障上,一些企业以无赖的姿态拖欠农民工工资,而相关的维权部门义表现出极度疲软,如此的工作环境,怎能让农民工找到可以依靠的安全感。更进一步讲,一些农民工被逼无奈,以跳楼跳桥相威胁,却被解释为作秀,甚至被定位到聚众滋事扰乱公共安全。
    与城市相比,虽然农村收入较少,但农民工更容易在家乡找到可以依靠的家的感觉。何况,而今的农村在新农合、社保等方面有了较好的发展。权衡左右,我相信任何一个农民工,都会觉得还是在“家”待着好。
     5.事实上,“民工荒”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这在劳动力充足时期表现更甚。出于对“人口红利”的垂涎,国内外一些投资者一度将内地廉价劳动力当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选项。而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以人为本”的情怀,重企业轻工人的思维挥之不去。
    农民工主要忧虑在于,企业欠薪、违法解雇等现象得不到根治。政府职能部门在处理相关投诉时,执法不严、执法不力,使得不少企业侵犯职工权利有恃无恐。
    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和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重视农民工们的福利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始终是农民工的心病。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的存在,农民工们哪怕为城市工作一生,也始终是一个“暂住者”。更别说像当地市民一样有资格申请廉租房与经适房、子女有资格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平等教育了。甚至至今,我们也没有听说有哪些大型企业出钱专门为本单位农民工们建一所子弟学校。
     6.当前在长三角地区,正遭遇新一轮“民工荒”。一年又一年,“民工荒”就像连续剧一样在农民工输入地上演。
    记者调查发现,出现“民工荒”与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
    农民工就业登记至今空白
    有关部门表示,此次“民工荒”仍然是局部性、结构性、暂时性的,与企业订单回升、劳动力输出地正值农忙、时近年关农民工打短工意愿低、西部地区就近吸附劳力增多、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有待提升等因素有关。
    但是,记者在江浙沪等地调研农民工就业状况时,碰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级政府,或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谁都说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农民工,或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就业,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失业。记者能够获取的只有个别企业提供的数字。
    位于浙江义乌香山路上的义乌市劳动力市场,当记者询问农民工就业岗位的波动情况时,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说:“我们掌握的只是部分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很难反映全市的真实状况,因为这一劳动力市场登记的就业情况只占到农民工就业很少一部分。”
    在浙江绍兴市、温岭市采访时,记者也同样了解农民工就业波动情况,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么说没有进行过调研,要么说没有具体的统计,当前的企业就业岗位数是抽样调查得到的。
    谜团一般的“民工荒”数字,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的不健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是管理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制度,现行的就业登记制度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门登记的对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民工荒’或‘失业潮’,必须摸清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就业农民工数、本地农民工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
    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说:“近年来,许多专家都在呼吁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因为这个机制在社会风险管理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某一区域失业状况的分析,党委政府能够提前研判、应对可能发生的社会不稳定,能够增强就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是如果不把农民工纳入就业登记制度,失业预警机制建立无从谈起。”
    农民工就业尚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
     “‘民工荒’问题为何这么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工就业至今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因而基层干部缺乏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说,“我们没有建立统筹城乡的政府就业评价与考核机制,就业管理应该像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一样有力度,有刚性。”
    湖州织里镇是国内著名童装生产基地,除本地人口外,大约有25万流动人口,镇党委书记陈鑫堂对记者说:“我测算了一下,每来一个农民工,管理费用要增加500元,包括治安管理、卫生管理、就医就学、劳动保障、供电、供水等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去年花在农民工身上的管理费将近1亿元,而且25万人的管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但从来没有人、也没有部门,从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角度对基层干部进行过考核。”
    陈鑫堂说:“城市大门向农民工打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大门打开以后,除了要建立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还应该有针对农民工就业管理的评价考核制度。”
    吴锦良认为,当前有关部门应该研究把农民工的就业和失业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上级政府应该把城乡就业率的提高、失业率的降低,作为对下级政府考核考评的重要指标。政府在衡量一个企业的贡献时,除了税收外,还应该考虑企业每年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支付了多少工资。政府在评估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的时候,不能重投资额,轻就业率,要把项目能制造多少就业岗位纳入评估体系。
    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不准确、不及时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来此地打工的湖北房县人卢力汉,他指着张贴在市场里的招工信息说:“有些信息很不真实,明明说那个企业要人,我们坐着公交车,跑老远到企业一看,老板说人已经招满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车钱。”
卢力汉说:“现在都在说‘民工荒’,但是谁能把真实的就业信息及时告诉我们?”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统计显示,41.6%的农民工求职信息来源于“老乡、亲戚”的介绍,只有17.23%的农民工通过政府主办的市县劳动力市场了解信息。
    记者采访发现,农民工在寻找求职信息时,普遍存在宁愿信老乡,也不愿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情况。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除了应该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内就业中介服务行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没有在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导致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农民工不愿到劳动力市场求职。”
    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英平表示,当前政府在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有些政府发布在电子屏幕上的就业信息太旧了,需要人手的企业早就招到人,但这条招工信息一直没有删除。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肯定存在,关键是政府要通过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机制,让不对称的信息对称起来”。
    陈诗达说:“政府部门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农民工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专家指出,农民工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要尽可能做到广、快、准。广是指信息收集点和发布点要多,快是指信息更新要快,准是指信息要准确。
     7.国务院日前出台了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意见,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一直就已经传出消息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终于落地成音了。看到这里,让人不由得为多年来,依靠土地保障和养儿防老的农民们,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游离于城市农村边缘的农民们,长舒了一口气,甚感欣慰,欢欣鼓舞。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群体,也是最苦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要进人到社会保障的大体系了,终于也能在老了之后像城里人一样,可以领“工资,,了。尽管刚刚开始领的“工资”标准还远不如城里,但只要开了头,事情是可以发展的,标准是可以提高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在逐年提高标准吗?
    尽管这些年各种各样的补贴、低保惠及了不少农民,可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确实解决了农民们的后顾之忧,是社会的稳定器,此番动作将功不可没,光炳千秋。
三、申论要求
结合资料和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如何留住农民工,围绕“建设和谐企业”这一论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为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应对民工荒要政企联手 民工荒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力流动的结果。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实现了市场化的配置。作为集中用工地区,出现民工荒,所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现有产业结构劳动力管理发展滞后,与现有的资源不配套。而对于民工回流的地区,能够提示给我们的应该是当地的非农经济已经起步开始发展,这类地区在早年输出了大量民工后开始得到了大量熟练技工回流的回报,对促进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出现“民工荒,,与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所以目前,应对民工荒的问题,用工企业与政府必须联手解决。 首先,作为企业,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决不能依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低档次的产品,挤占低端市场,而是要依靠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附加值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的,否则都无法支付不断增加的用工成本。产品的升级换代,不单只依靠更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更多地应该依靠技术进步手段实现,而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还包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用工数量。所以企业应该从长远考虑,不断发展生产技术。另外,企业还应提高农民工的待遏,完善企业的各项保险制度,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再次,作为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规范劳动力市场。及时根据劳动力市场形势,掌握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制定相应政策,维护劳动力市场供求稳定。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农民工寻求法律保障的成本,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要加强我国关于劳动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面建设,给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就业环境。 “民工荒”现象提醒着企业和政府应该双管齐下,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留住农民工。不光要用工资,还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和归宿感,要营造富于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H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