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甚至故意将医务人员殴打致残、致死……一起起暴力伤医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 患儿小欧阳是江西上饶市人,2015年12月5日,才6个月大的他因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从佛

admin2018-01-23  39

问题 1.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甚至故意将医务人员殴打致残、致死……一起起暴力伤医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
    患儿小欧阳是江西上饶市人,2015年12月5日,才6个月大的他因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从佛山某医院转诊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5天后,小欧阳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死亡。
    根据番禺警方的通报,经初步调查,患儿去世后,其父亲和亲属要求医院经济赔偿80万元并且拒绝经过第三方机构调查。警方提供的调解会视频佐证了这一点。视频中,患儿父亲欧阳某表示不需要第三方调解。“最好就是自己解决”,甚至声称“我老爸食道癌手术已经三四年了,说实话生命也就是一两年了,我充其量一条命赔一条命”,以此威胁医护人员。
    根据《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于赔付金额l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患者方自行协商处理。院方据此要求共同委托具有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调查,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进行后续处理。
    据通报,因双方无法达成一致,12月16日上午7时45分许,患儿亲属早晨用两辆汽车堵塞了医院前后门口,并召集数十人采用拉横幅和围堵的方式致使医院运行瘫痪,要求医院进行赔偿。其间,前来就医群众和该医院急救车辆无法进出,医院门口兴南大道双向拥堵约3公里。
    2.一位医药界人士告诉记者,“死了白死”的现状,伤了医生的心。“医生群体最伤心的是,无论院方还是政府、办案部门,都以‘维稳’为标尺处理杀医案,息事宁人是准则。而医生想要的,是杀人凶手被绳之以法,医院支持他们维权。但现在的案件中,这条底线都做不到。”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对医生诉求的“维稳”无需兵临城下。“医生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尊重,相信医生护士的悲愤不会危及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匡正祛邪,惩恶扬善。依法治国迫在眉睫。”
    “自衣天使”这个职业,在中国年轻一代心中已经不再光鲜。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数据表明,78%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穿上白大褂。
    实际上,中国医师协会此前曾做过4次调查:在2008年的首次调查中,不愿意自己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53.96%;2010年,这一比例升到63%;2013年基本持平,为62.49%。但在2014年的第四次调查中,不愿意的比例陡升至78.01%。
    从这4次不同时段的调查来看,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医疗纠纷与冲突的逐步升级,“医不过二代”的现象愈加深化。
    3.前不久,北京一名老太以“治坏了”为由独占医院病房,一住就是6年多。近日,法院做出判决:老太必须腾房并支付欠款。无独有偶,翻看去年的报纸,天津也有类似情况,患者盘踞医院好些年。难怪,在首都综治办等九部委联手治理医闹行动中,“滞留医院强占病房”被列在须整治的突出问题中。
    医赖强占床位是违法行为。法律有规定,对于主观恶意赖院不出的行为,应视为对正常医疗秩序的破坏,可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进行处罚。
    道理很明白,可为啥时不时还会有“赖床”的呢?
    仔细辨析,“你们医院把我治坏了”“你们的赔偿方案我不服”……这些“赖床”理由经不起推敲。医学再发展,也有治不好的病,不能就赖医院;即便是医院责任,出了医疗事故了,那也有合法的道路可以走,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呢?
    很简单,“赖床”者不愿或者不信任法治的路径,而是出于一种“大闹大解决”“会哭有糖吃”的思路,以“赖”和“闹”来博取利益的最大化。
    医患纠纷的良性解决,只能在法治的平台上实现。法治就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不看当事各方的身份、标签,对医患双方都是约束,也都是保护。反对店大欺客,也反对客大欺店,不看谁小谁大,也不看谁会调动公众情绪。一起诊断行为,是否是事故,有严格的程序认定;该不该赔偿、赔偿多少,都有规范的依据,不需要“审时度势”。
    4.在美国,医患纠纷曾经同样是困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社会问题。2013年美国护士学会网上调查发现,此前一年中,17%的护士曾遭受暴力攻击,57%的护士被威吓或辱骂。针对医生的暴力事件虽然罕见,但由于美国枪支管理较为宽松,一旦发生往往就是“真刀真枪”的恶性事件。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就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该指南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提出了可操作的指标。
    在加拿大,患者除非急诊,一般要先看家庭医生,再由家庭医生决定是否进行体检,及是否找专科医生或专门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其实类似一个“收发室”,疑难杂症和大病都会转去专科医生或医院处,这样一来,病患能直接接触的家庭医生不负治疗责任,负有治疗责任的专科医生、医院又不和病患直接接触,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和美国不同,加拿大医院是允许,甚至鼓励患者家属陪护的,但对住院时间控制严格,加上医生是自由职业者,非手术轮候时间一般不在医院,且通常不固定在一个医院里,这些都有效减少了医患摩擦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同样实行严格的医药分家,医院和医生本身只有处方权没有售药权,医院治疗的主要项目均由全民医保支付,医患之间基本不存在金钱往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要求:就医患关系问题,自拟题目,自选主题,写一篇策论文,材料仅供参考。1200—1500字。

选项

答案 改善医患关系需釜底抽薪 医者父母心,医生曾是中国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医生与病人本应该友好相处.但不知从何时起,医患关系变得“一触即发”。一堵名为“信任危机”的高墙,正横亘在医患之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血溅白衣事件屡屡发生。就连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在2013年特别刊出了一篇不涉及医学科技的长文,呼吁中国尽快结束医生所面临的暴力威胁。医患冲突,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对抗,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可见,改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釜底抽薪。 将改革的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医疗制度存在医疗保障水平偏低、“以药养医”、大处方、“短平快”经营等乱象。2016年4月,魏则西事件将医患矛盾引发到一个新高点,同时也将莆田系医院引到众人面前。莆田系这一模式正是现行医疗体制的映像,折射出现行公立主导体制下的管办不分、恶性竞争等弊端,它不仅没有维护医疗市场上的良序经营,反而显著挤压了奉公守法的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对违规乱纪者约束乏力甚至纵容包庇。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必须从制度入手,继续深化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医患之间的突出矛盾。 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速效救心丸。有诊治就有失误,有失误就有维权,这就导致:一方面,医生在治疗时处处检查、步步保守,不但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更提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寻医失败后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一场官司下来,得到的补偿往往还没有“医闹”得到的多,最终促使“告不如闹”的强盗逻辑大行其道。对此,要利用法律武器约束违法行为明确医疗纠纷调处范围、目标和原则,同时,还要建立权威仲裁体系,让第三方仲裁机构介入调查,使得纠纷的处理更为合理。通过及时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平等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 加强医患道德建设是和谐医患关系的诺亚方舟。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医者的职业道德不光包括不开大处方、不过度医疗等,更体现在对患者的责任心上,以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是避免医暴事件的根本解决方法。患者更应该主动信任医生,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正如七旬患者写歌,感谢医生让他“少挨一刀”。《医患情》从歌词来看,称不上是经典佳作。但是这首歌词背后所包含的感情,却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是医患和谐的一个样本,同时也是一个范本。 改善医患关系之路充满人性的较量,是利益的博弈,甚至很有可能陷入“新问题层出不穷,老问题积重难返”的困局。但是,“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是要解开思想上的扣子,迈开改革的步子,甩开解决问题的膀子,形成认识上的共识,以釜底抽薪式的治本之策汇聚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ZB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