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与文本对话,探索人物内心深处强烈的厌战情绪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赏析本文名句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讲到“战争”,你会联想到哪些描

admin2015-06-23  56

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与文本对话,探索人物内心深处强烈的厌战情绪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赏析本文名句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讲到“战争”,你会联想到哪些描写战争的词语?(如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狼烟四起、兵荒马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这些词语写出了战争的残酷。那么对处在战争一线的古代士兵来说,面对战争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采薇》一课。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2.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分四人小组,交流译作,老师选择其中几个投影给大家,指出优劣。如对最后一段的翻译:
生:想起我离开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生:回想当初上征途,杨柳依依随风舞。如今回家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一路随队缓缓行,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伤悲感慨多,此中哀苦谁体会!
5.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3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的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部分(4~6节)直接写战事。
第三部分(第6节)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6.再次朗读课文。
三、研讨课文、体味情感
1.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悲苦”,那么他们又是因何而“悲”,又是缘何而“苦”?请同学们仔细研究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2.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情况。
3.课堂交流讨论
答案参考:
(1)久役在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
(2)寝食难安——猃狁孔棘,载饥载渴。
(3)战斗惨烈——“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
(4)音讯隔绝。
(5)归乡路遥。
4.请同学们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从白天激烈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们在荒凉的边塞营地会谈些什么呢?
(1)两人一组进行交谈。
(2)请两组当堂表演,师生点评。
四、综合训练.提高能力
1.《采薇》末章的前四句,历代传诵不已。那么它永久的艺术魅力究竟是怎样表现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先独立思考,再组织课堂讨论。
查阅有关古人对这两句话的评价资料。
参考答案:
①物中有我,景中生情,情景交融。
“依依”既表现杨柳之态.又表示人们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②一语双关。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以表示挽留之意。
③美好祝愿。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④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丽时节,征人却不得不与亲人分别,也许一别之后永远无相见之日,良辰美景,并无赏心乐事,所以美景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离死别的哀愁,以乐景衬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鲜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2.下面是古人对《采薇》的评价,谈谈你对这些评价的看法。谢公(指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日:“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世说新语•文学》《诗》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见整而静也,颜之推爱之”。“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写物态慰人情也,谢玄爱之。远猷辰告,谢安以为佳句。——宋祁《宋景文笔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为乐,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
[投影]比较下列两首诗的异同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答案参考:
相同之处:都是边塞诗,都反映征人思乡这一主题,都写了战士们的不幸遭遇和乡愁离恨,起笔都不凡.意境开阔壮美
不同之处:王之涣诗描写塞外荒寒壮阔的景物,透露出征人生活的艰苦和思家的哀怨。情调是悲而壮的。王昌龄诗却未把征人的愁思描写一番,而是慨叹征人不还的原因是没有名将守边,以致外患频发,使诗另开辟出一层新意。
五、以竞赛的方式背诵课文。
问题:
16.以上是一位教材在讲解《诗经•采薇》一文时的教学实录,其呈现出哪些特点?请认真阅读之后回答。

选项

答案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古文,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因古诗文文字本身的艰深及表现的内容又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没有兴趣肯定是不行的。在本教学设计中,诵读贯彻始终。在感知课文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在文章结束阶段,又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来背诵课文。这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也一改以往学生单调乏味、苦不堪言的背诵情状。(2)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整体感知,疏通文意阶段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及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字词,此种方式好处有三:①可以改变在古文课上老师唱独角戏的吃力不讨好的局面;②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真正不理解的地方;③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研讨课文,体味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说话的方式走进文本,走进古代士兵的内心世界,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征人思乡的古诗词,这实际上是为学生做知识储备,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b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