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2010年9月17日北京发生“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

admin2019-01-23  26

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2010年9月17日北京发生“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惨不忍睹”的字眼来形容。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
    12月13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并提出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有人将其表述称之为“迁都治堵”。12月15日,沈晗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媒体“曲解”了他迁都的本意,他的设想是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治疗北京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只是迁都后的一个“副作用”。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是再造一个新城。与大多数建议者一样,沈晗耀将“新都”的选址定在了中原地区或长江流域,较好的两个迁都地址是:“一个是湖南岳阳.一个是河南信阳。距离武汉二三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更重要的理由是,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
    其实,1980年就有学者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1986年,又有学者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2006年,凶猛夹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当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并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2008年,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保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网络上,关于迁都引发的争议,依旧在热议,甚至已有“热心人士”开始讨论新首都如何命名。但现实是,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和讨论,不过,也仅仅限于民间。
                                                (摘自中国新闻网《大堵车引中国迁都争论多地掀民间选都热》,2010年12月17日)

选项

答案 草率的结论,偏颇的论证 上文通过一系列有问题的推理,预言北京不“迁都”已经很难治疗城市病的结论。这样的推理和预言,逻辑上是很难成立的。 首先,文中多次提到“城市病”,但是由始至终都没有给出城市病的概念。犯了概念界定不清的错误。 其次,文中提到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但迁都不一定能改变城市的路况。如果拥堵是首都固有的特征之一,那么是不是还要迁都呢?况且,迁都也未必是治堵的唯一手段,如果大量削减公务用车。合理规划市政建设,建设多中心城市……这样的方式方法成本更低,治理效果更好,迁都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犯了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再次,文中提到“距离武汉二三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带动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转移。是否适合做首都的城市,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犯了单一原因的逻辑错误。 最后,文中用“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那么拟定的迁都地,其自然条件是否适合建设成为新首都呢?固然,北京有沙尘暴,但是,南方有洪涝灾害,西部地广人稀风沙大,有的地区处于地震带。看来以生态环境的问题作为迁都的理由看似有道理,其实二者并不相干。因为迁都了也不一定生态环境就一定好。论述者的论证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是美丽的空中楼阁)。要加强这个论证,还需提供更有利的证据。 由此可见,上文在论述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逻辑错误,因此,它的结论也难免有草率、武断之嫌。

解析 (1)文中提到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但迁都不一定能改变城市的路况。如果拥堵是首都固有的特征之一,那么是不是还要迁都呢?况且,迁都也未必是治堵的唯一手段,如果大量削减公务用车,合理规划市政建设,建设多中心城市——这样的方式方法成本更低,治理效果更好,迁都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犯了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2)文中多次提到“城市病”,但是由始至终都没有给出城市病的概念。犯了概念界定不清的错误。
    (3)文中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犯了过于绝对的逻辑错误。迁都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材料中论据不足以支撑此观点。
    (4)文中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是再造一个新城。较好的两个迁都地址是:“一个是湖南岳阳,一个是河南信阳”。显然不是“再造”一个新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5)文中“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何不直接迁都到广袤的西部地区,而要“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前者的效果难道不是更加显著吗?这里犯了论据不充分的错误。不足以支撑论点。
    (6)文中提到“距离武汉二三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带动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转移。是否适合做首都的城市,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犯了单一原因的逻辑错误。
    (7)文中用“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那么拟定的迁都地,其自然条件是否适合建设成为新首都呢?固然,北京有沙尘暴,但是,南方有洪涝灾害。西部地广人稀风沙大,有的地区处于地震带——看来以生态环境的问题作为迁都的理由是有待商榷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rc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