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孙某,男,32岁,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农业银行举办“888”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孙某在该县

admin2015-09-30  26

问题 被告人孙某,男,32岁,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农业银行举办“888”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孙某在该县银行存款并代表营业所领取2万元奖券,回来后将奖券分摊给本所职工销售,自己负责发行2000元的奖券。3月12日,该县银行存款股副股长李某某,带着该县西南山区未售完的1.5万元奖券到营业所,要求孙某再承担1.5万元奖券的发行任务,并告诉孙某,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抽奖前发放完。3月14日,孙某已售出11200元奖券,尚有5800元奖券未售出。3月15日上午8时,孙某到镇供销社推销了5000元奖券,他在办理财经手续时,让出纳员将转账支票日期写为3月14日。当时孙某没有把奖券交给供销社。上午9时许,孙某骑车去县城看到摇奖结果,遂赶回镇里。孙某将含有特等奖的800元奖券留下,将另外5000元奖券送给镇供销社。4月3日,孙某找到其好友刘某某到县银行兑现奖金1万元,占为己有。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孙某获得的1万元奖金属于谁所有?为什么?
    (2)孙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为什么?
    (3)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的贪污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4)假设孙某在3月14日把5800元奖券都售给了镇供销社,而发生了案中的最后情形,那么,对张某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
    (5)若孙某与另一职员王某一起推销奖券,而王某因病未能一同前往,则对王某该定什么罪?为什么?

选项

答案(1)属于县农业银行所有。这是因为:县农业银行发行的奖券有截止日期,即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摇奖前发放完毕。如果在3月15日摇奖前所有的奖券发放完毕,那么,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转移于特等奖券的所有者,或者是个人,或者是单位。如果在3月15日摇奖前奖券没有发放完,而恰好特等奖券又在没有发放的奖券之中,那么,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仍然属于县农业银行。本案被告人孙某是在摇奖结果公布后并且已知中奖号码的情况下认购了800元奖券,这种认购是无效的,这800元奖券应认为是在3月15日摇奖前没有发放的奖券,其中含有的特等奖奖券也就理应认为是没有任何人认购的奖券,从而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不存在转移的问题,所以说孙某非法占有的1万元奖金仍属于县农业银行所有,是公共财物,对其按贪污罪处理是正确的。 (2)孙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理由是:本案被告人孙某身为银行工作人员,利用为县农业银行推销有奖储蓄的奖券的职务之便,采取改变奖券发放日期等弄虚作假手段,在开奖并得知中奖结果后,将未售出且含有特等奖奖券的800元奖券据为自己认购的奖券,因此,孙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特征,对其应以贪污罪定罪量刑。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3)要正确区分与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行为有关的贪污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是要搞清楚行为人获取的奖品、奖金的所有权归属。如果奖品、奖金的所有权归属不明或者归个人所有,则不构成贪污罪;如果奖品、奖金的所有权为公有,行为人非法获得1万元的巨额奖金,由于这1万元奖金的所有权属于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则构成贪污罪。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贪污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获取的奖金、奖品的所有权的归属。所有权属于国家的才能定贪污罪。 (4)应该定侵占罪。因为,这时的奖金应该归镇供销社所有,只不过暂时在孙某处保管。孙某的这种侵占代为他人保管物的行为,应该以侵占罪论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这是《刑法》第270条规定的情形。 (5)对王某不应定罪。因为共同犯罪构成的主观条件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王某因病未去推销根本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故不构成犯罪。《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共同犯罪的一个关键构成要件是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c6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