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的整个近代历史中,新的制作方式、新的发行方式和新的读者携手成长,但是,旧秩序的代表一直向它们投去怀疑的目光。这可能是新事物的成长往往十分艰难、煞费时日的原因。例如,在抄本出现后,卷轴仍被继续沿用数百年;为了减少新形式的冲击,早期的印刷书籍看起来类似手

admin2019-07-16  41

问题 在书籍的整个近代历史中,新的制作方式、新的发行方式和新的读者携手成长,但是,旧秩序的代表一直向它们投去怀疑的目光。这可能是新事物的成长往往十分艰难、煞费时日的原因。例如,在抄本出现后,卷轴仍被继续沿用数百年;为了减少新形式的冲击,早期的印刷书籍看起来类似手写文稿;电子书迄今为止还在模仿印刷书。
但是随着印刷厂野心膨胀,他们实验各种方式,让新型“书”为旧书所不能为,他们能便捷廉价地大批量生产小册子,一种名为“飞单”的宣传册由此诞生,比如马丁·路德书写的那种,那些买不起书的人有能力购买这种小册子。印刷机逐渐挺进到一个个新领域,比如预测天气模式的年历、包含民间故事的文艺小册子等。
十九世纪,铅版印刷可以一次排印整张纸,出版商得以通过报刊覆盖新的读者群,扩大了买书人的队伍。他们最初做的是旧书的平价重印版,比如英国出版商推出的“黄背书”、美国出版商推出的廉价小说,这主要是因为无需向作者支付版税。但一段时间后,出版商开始尝试迎合不同兴趣和人群的新型内容,比如西部小说和实用知识指南。二十世纪中叶曾出现过一个与之类似的模式,推出了平价便携的平装书。
对书籍形式的实验伴随着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十七、十八世纪的出版社常常用“订阅”模式售书(消费者在游览内容简介后同意预购一本书),其作用是探测市。如果感兴趣的人不够多,项目可能取消。
十八世纪英国出现了另一种新模式,为一个文化阶层“量体裁衣”,这个阶层读的书比想买的书更多。这个新模式就是“流通图书馆”,通过出售会员年卡,让读者永远都有书看。哈佛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利娅·普赖斯说,“流通图书馆”中最强大的是穆迪图书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亚马逊。一本书的一半印数可能都穆迪图书馆采购,如果穆迪先生选择不买某个作者的书,这本书可能即刻成为“哑弹”。“流通图书馆”的商业模式促使出版商以三卷模式出版图书,这样可以三个人同时阅读某一套书;小说家也会针对这一形式进行写作,充实自己的文章,以支撑“三层”模式。报刊连载进一步鼓励一些小说家往更长的篇幅写,创造特有的节奏感,并在每期连载的文末设置悬念。
但是,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新体裁比不上旧形式。让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颇为懊恼的是,小说比诗歌在“流通图书馆”的老主顾中更为流行,他嗤之以鼻地说自己“不敢以阅读之名恭维这种消遣,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打发时间”。然而,事实却是,司各特的三卷本和大仲马厚如砖块的长篇连载更为经久不衰,普鲁斯特自费出版的奇书《在斯万家那边》亦是如此。
出版技术新旧更替,商业模式浮浮沉沉,但一路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书却几乎全部留存下来,一如那些最伟大的文字本身。
穆迪图书馆被比作“那个时代的亚马逊”,主要是因为它的:

选项 A、售卖方式
B、动作流程
C、市场影响
D、经营理念

答案C

解析 文章第五段提出“‘流通图书馆’中最强大的是穆迪图书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亚马逊”,后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说明,即“一本书的一半印数都可能由穆迪图书馆采购,如果穆迪先生选择不买某个作者的书,这本书可能即刻成为‘哑弹’”,说明穆迪图书馆市场份额占比大、影响力强,对应 C 项。A 项“售卖方式”、B 项“动作流程”、D 项“经营理念”均与采购占比大、市场影响强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lX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