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admin2019-04-16  36

问题 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选项

答案科举制是隋唐以来,封建社会用考试选择人才的一种育才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以后,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科举制度的演变。 ①隋唐时期,创办科举,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②宋朝科举制基本沿袭了唐制,但是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革,如科举地位提高,考试规模扩大,考试内容改革,王安石变法时,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经义,专用《三经新义》,考试时间上改为三年一试,确定殿试为常制,设置“别头试”,即回避制度等。③元代的科举制: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开创了以“四书”试士的先例。④明代的科举制:明代科举制进人鼎盛时期,规定只有在官学中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科举考试,还确立了八股取士制,八股文的诞生和流行,预示着科举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也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⑤清代的科举制: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严重,科举考试日益僵化、衰落。 (2)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科举制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也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学校教育培育人才来参加科举选拔。 它们也可以相互制约: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会相互制约彼此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 当统治者偏重科举时,用科举制来操纵学校教育发展,就使学校称为科举的附庸。需要说明的是,决定封建学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科举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并非科举制的产生导致学校教育衰落。相反,如果统治者将二者并重,就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巩固封建统治。 (3)科举对学校的影响。 早期积极作用为主:在隋唐时期,选材育才结合,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统一学校教育内容。 晚期消极作用为主:从宋代以盾,随着统治者们过度重视科举,而忽视学校教育,导致科举制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各朝代扩大招收名额,以儒学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到了明代,只考《四书》,并以八股取士,还要求官学毕业者才能有资格考试,所有的这些内容,迫使知识分子学习内容狭窄,学校教育失去了独立性、紧紧围绕着科举制,为科举制服务,科举制怎么考,学校就怎么学,科举制考什么,学校就学什么。这样就使学校教育的目的直接变成了参加科考,同时考试内容固定在儒家经典中,学校教儒经,考试考儒经,日益僵化。这样,科举以学校为基础,学校以科考为目的,二者紧密结合。在科举制下,学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科考获得做官资格,迫使学校教育的目标转向为科举服务,导致学校教育失去了独立性,逐步沦为科举制的附庸。而且,科举限制了学校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发展,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严重腐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sg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