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能否利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求出圆锥体积? 生1:底面积×高。 生2(班上有名的“马虎大王”小明):不对!“底面积×高”是算圆柱的体积,圆锥是下

admin2019-04-05  58

问题 案例分析: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能否利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求出圆锥体积?
    生1:底面积×高。
    生2(班上有名的“马虎大王”小明):不对!“底面积×高”是算圆柱的体积,圆锥是下粗上尖,这样计算会把圆锥体积算大的!
    师:很好!那你认为怎样算才合理?
    生2:底面积乘高除以2。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也是下宽上尖,道理是一样的呀。
    师:你就那么自信,要是错了呢?如果不是它的一半呢?
    生2:不会的!要错也是您错。
    (老师显得很不高兴)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师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做了装沙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小明同学,你不仅学习粗心,还固执、不谦虚……
    (1)分析上述教学片段,教学过程中师生有哪些行为值得肯定?
    (2)分析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选项

答案(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学过的圆柱体积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圆锥的体积,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案例中,教师通过“你认为怎样算才合理?”“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是本案例中,教师直接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做了装沙实验,这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猜想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的时候,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他们分组合作,自己动手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另外,学习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当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本案例中教师对小明的评价“小明同学,你不仅学习粗心,还固执、不谦虚……”显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小明的想法给予鼓励,并激励他动手验证,评价的时候可以告诉小明,“数学是严谨的,任何猜想都需要验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NF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