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2003年初,李某开了一家快餐店,并按规定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每月按时申报纳税。由于月月亏损,李某于2003年8月将店铺转让给了一位朋友。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同时转借给那位朋友。 2003年12月10日,主管地税机关突然找到李某,下达了《限期
2003年初,李某开了一家快餐店,并按规定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每月按时申报纳税。由于月月亏损,李某于2003年8月将店铺转让给了一位朋友。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同时转借给那位朋友。 2003年12月10日,主管地税机关突然找到李某,下达了《限期
admin
2009-03-08
55
问题
2003年初,李某开了一家快餐店,并按规定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每月按时申报纳税。由于月月亏损,李某于2003年8月将店铺转让给了一位朋友。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同时转借给那位朋友。
2003年12月10日,主管地税机关突然找到李某,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和《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要求李某在3日内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并对李某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处以500元的罚款,同时又以李某把税务登记证件转借他人为由,处以 2000元的罚款。
要求:判断李某的行为和地方税务机关的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选项
答案
李某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以及转借税务登记证件的行为是错误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应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 地税机关的做法是正确的。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xYg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涉税服务实务题库税务师职业资格分类
0
涉税服务实务
税务师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关于普通合伙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甲、乙、丙三人成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1年后,丁受让甲部分股权成功加入A公司,经调查除丙未按期履行出资义务以外,甲和乙均按期缴纳出资。根据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权请求丙承担补足出资等相应责任的有()。
西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人民法院为其指定相关人员组成清算组。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清算组成员的有()。
甲、乙、丙是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各占50%、20%、和30%的股权。乙欲对外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丙表示同意,甲表示反对,但又不愿意购买该股权,乙便与丁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丁一次性将股权转让款支付给乙。此时甲表示同意购买,只是要求分期付款,对此
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所有权善意取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甲企业向职工王某等10人借款,向王某等出具的借据载明的本金共计120万元,借据同时载明借期内年利率20%,借款期限1年。借款到期后,甲企业未偿还任何本息,王某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提出的下列主张中,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是()。
国务院直属机构是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设立的主管某项专门业务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指()。(2014年)
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纳税人财物,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
某税务机关在税务稽查中发现甲企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上存在违法行为,在考虑对甲企业进行处罚的过程中,该税务机关主要考虑税收法律对该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而不考虑该企业对本地财政的贡献。该税务机关的做法符合()。
根据我国行政法理论和法律规定,下列有关中央行政机关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指
小儿咳声嘶哑如犬吠者,常见于
城市道路平曲线上的路面加宽的原因包括下列()。
反映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和人工工日数的信息()。
建筑产品价格的内涵是( )。
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左撇子的人比右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例如过敏。然而,左撇子也有优于右撇子的地方,例如,左撇子更擅长于由右脑半球执行的工作。而人的数学推理的工作一般是由右脑半球执行的。由此可推出()。Ⅰ.患有过敏或其他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右撇子多
________是对人才的基本问题所持观点的总称。
进入网络化时代,虽然无纸化办公呼声不绝于耳,但在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耗材经费仍居高不下,讲话材料人手一册、电话通知打印成纸……相比于公款旅游、公车消费、公务接待,公共耗材的高消费更容易被人忽视。不妨多考虑微信等新媒体办公手段,防止陷入纸质化办公习惯掉不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