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

admin2022-07-13  18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材料二  下面是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部分教材内容为: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上一节的探究我们已经看到,小车的加速度可能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大量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表示,这就是a∝或者F∝ma。
    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F=kma。
    材料三  教学对象已有知识基础:已经完成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设计(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力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增强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②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习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情景。 教师:在决赛时,刘翔将自己身上一切戴的东西像手表、项链等都摘了下来,穿最轻的跑鞋。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在哪里? 学生讨论后得出: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二)提出猜想 教师: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 附图片内容如下: ★为何体操,跳水运动员的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 ★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的角度考虑,说一说反超载的道理? ★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仓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 1.与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关系: 生①: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骑自行车刹车:用力刹车时,用的力越大,车越容易停下来,即:阻力越大,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生②: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运动状态不变,加速度为零。 生③:应该是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分析如下: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受到合外力为零,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2.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就较大。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牛顿第一定律等),讨论猜想的科学依据所在,从而确定:物体的加速度a只与它所受合外力F和物体本身的质量m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已有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a与F、m的定量关系 1.确定研究方法 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来研究a与F、m的定量关系呢? 教师在确定研究方法后,简单地介绍“控制变量法”。 2.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如何采集数据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3.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a与F成正比、a与m成反比。 (四)回顾总结深化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0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