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admin2009-12-28  4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材料2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科技重大专项。优先安排对当前产业发展扣扩大内需具有直接作用、已有较好基础、可以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攻关任务,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二)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要加大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三)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骨干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立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创意、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技术、开发产品,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会议决定,调整优化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财政投入结构,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加大对实施上述任务的投入;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材料3
   2009年1月,四川省长蒋巨峰在《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利益分享新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促进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有潜力的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材料4  浙江:企业创新成主体
   2009年1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一年,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推进33个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引进113个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实施26个重大科技专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7.7%,全省财政科技支出86.8亿元,增长 21.3%。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推动工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省委书记赵洪祝介绍说,目前浙江企业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和获得授权的专利均占全省总数的80%以上。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正在日益凸显。值得一提的是,由企业参与的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大部分都是围绕浙江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围绕节能减排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领衔的省一等奖项目“水煤浆代油洁净燃烧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至今已设计开发或改造的水煤浆锅炉达70余台,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83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0.75亿元。按锅炉容量折算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替代燃油约150万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主完成的省一等奖项目“利用花培技术育成的晚粳新品种嘉花1号的选育和应用”,五年来在浙江、上海累计推广545.47万亩,是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晚粳当家品种,亩产550公斤,累计新增稻谷1.18亿公斤,新增产值1.89亿元。
   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推进该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为此,浙江省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科技人员为主力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加快推动“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广泛持久地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材料5  江西省制定自主创新措施推广应用千项科技、专利
   2009年2月17日,江西省出台《通过自主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把自主创新与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要求结合起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据悉,我省加快自主创新将重点落实好八个方面的措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30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南昌高新区和赣州、景德镇、星火化工3个省级高新区及6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
   加强重大战略产品研发。组织实施铜材料及制品、钢铁材料及制品、民用直升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制品、太阳能光伏材料及制品、陶瓷材料及制品、汽车、应用软件、中药及医药中间体、超级稻、脐橙等柑橘类特色水果及制品、无公害生猪及肉制品等12类重大战略产品科技创新专项计划;
   增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抓好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引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健康科技工程;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筛选1000项左右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将设立科技基础奈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
   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力争引进50项左右重大关键技术、100项左右高新技术项目,建设10个对外科技合作基地;
   加强科技政策、法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自主创新环境。重点抓好10名左右院士后备人才、100名左右科技经营创新人才、15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在企业中新组建50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使全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达到100个。
   材料6
   “十一五”期间,科学技术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科技部、财政部,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全面实施作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而新设立的一项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支撑计划的酝酿、设计和前期准备已有近两年时间,紧紧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编制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广泛征求了行业、地方、企业等重大科技需求,目前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11个领域确定了147个首批启动项目,安排国拨经费 73.5亿元,将带动企业、地方、部门等全社会投入近3倍。在项目的安排上,重点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突出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二是按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三是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强化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四是加强了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开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组织实施中,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项目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咨询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公正和公开,确保“十一五”支撑计划的顺利实施。
   材料7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签署科技部令,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试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项目负责人陈进被解除教职、撤销职务,项目执行被终止,项目经费被追缴。“汉芯”作为学术不端的标志性事件,被永远钉在了科学殿堂的耻辱柱上。
   陈进不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学术造假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在他的身前身后,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而像他一样东窗事发、被追究责任的,数量却少得很。
   人是理性的动物。如果造假比科研的成本还要高,他肯定不会选择前者。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造假的成本?
   监督是答案之一。11月7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签署科技部令,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试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并成立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负责受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如何监督监督者?科技部表示,将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完善专家参与管理机制。
   然而监督同样需要成本。在奉行“同行评议”的科技界,权威专家的参与是提高监督质量的关键,可是另一方面,这些权威往往也是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如何让他们在百忙当中有足够的精力参与监督评审?又怎样让他们在评审和监督学生、部下等利益相关者时,避免瓜田李下之嫌?造假的成本上去,监督的成本下来,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材料8
   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新闻联播》。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从 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闻联播》的评语简单而到位。
   如其所言,2003年前后,“山寨产品”在南方城市“崭露头角”,但当时还没被统称为“山寨机”,在大众眼里,它们不过还是仿制和盗版产品。直到今年6、7月份,随着各网站建立“山寨手机”专题页面,“山寨”一词才得以迅速蔓延开来。
   总体来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裸露与讽刺。虽然不能说山寨产品一定完全没有技术创新,但是很多山寨产品的所谓“创新”其实仅仅是个噱头而已,并且其中很多都是为了迎合社会上的另外一些不那么上得了台面的陋习或者使得其他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方捷。它们局部的、表面的创新并不能掩盖它们对于底层技术平台和基础创意的恶意侵权。
   有识之士认为时下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的泛滥,总体上来说是不利于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不利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进步。
   材料9
   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有限的科研经费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却成了某些科研人员的致富手段。只要跟着项目,吃喝拉撒,甚至“给孩子买个铅笔”都能在课题组报销。不容置疑的是,以课题为幌子,发科研经费的财,已不再是极端个案,而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还在不断加大!”山东一位科研人员向记者说。科研经费花到哪儿去了?为了争取经费而开展的公关活动已花掉一块,出差、买车、鉴定成果又花很大一块,真正用在买资料、配备设备仪器等的比例并不大。
   记者发现,现在课题申请难度越来越大,竞争非常激烈。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师说:“争取项目有很多‘潜规则’,要看关系。有关系的,项目设计得不好,也能上;没有关系的,课题再好,也不容易上。项目需要跑,我的一个同事到北京跑项目时,到一部委,看他们办公条件很差,马上掏钱帮人家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课题自然就到手了。”
   中国科协2003年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发现,有14%的人认为在项目申请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有50.7%的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申请课题困难”。在访谈中,一些学者说,我们不怕平等竞争,但是现在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些科研领域成为某些权威或领导的势力范围,形成了“小圈子”。只有进入“小圈子”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而外围的科研人员,或者只能得到一些子课题,或者得到一些资助力度很小的冷僻课题,或者根本就什么也得不到。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科研机构都要依靠争取来的科研项目经费,才能维持运转,而本周期内成果的水平又为下一周期争取课题和经费奠定基础。过度竞争和竞争机制的不规范,使得相当数量的课题组及科研人员将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课题申请环节。来自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科研经费中真正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四成左右。
   不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反映,为了获得生存机会,必须努力去争取项目,这背后有很多文章:有关系的动用关系,没有关系的“创造”关系。有些课题负责人利用自己在学术界的声望,不断地争取项目,成为社会活动家,科研项目工作无暇顾及,争取下来的项目让自己的学生或朋友来做,自己则成了“项目老板”。
   材料10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强调,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被国际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大学生参与真实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创新提供机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吴启迪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把重点放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上来。教育部通过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分层次分类培养人才,并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吴启迪说,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真实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创新环境。目前企业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较高,但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较少。高校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条件,缺少具备工程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在创新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工程师的培养上存在较大困难。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加强交流和联系,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以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材料11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强调,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被国际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大学生参与真实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创新提供机会。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吴启迪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把重点放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上来。教育部通过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分层次分类培养人才,并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吴启迪说,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真实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创新环境。目前企业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较高,但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较少。高校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条件,缺少具备工程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在创新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工程师的培养上存在较大困难。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加强交流和联系,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以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选项

答案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某些学者或单位存在学术造假现象。科技投入的不足以及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不完善,制约着我国科技的创新。包括福建省在内的一些省市已经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水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h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