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admin2014-05-20  40

问题 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选项

答案实验性分离是指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既包括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也包括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1)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①在1970年Warrington和Weiskrantz的实验中,他们让4位遗忘症病人(3位柯萨柯夫综合症病人与一位颞叶切除术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词,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测验时将字迹弄得模糊不清,要求被试说出是什么字)、词语补笔。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与再认的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在其余两项测验中,遗忘症病人与控制组的成绩一样好(词语补笔中控制组稍优于病人,但差异不显著)。同样的学习条件下,由于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测验,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发生了记忆的实验性分离。 ②1984年,P.craf(1984) 等人报告了他们对3种类型的遗忘症病人(柯萨柯夫遗忘症、酒精中毒柯萨柯夫遗忘症以及缺氧脑病病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在外显记忆测验中(自由回忆),病人显著地不如正常人,这表明病人的外显记忆受到严重损伤;在另一项外显记忆测验中(有线索回忆),结果是类似的;但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词干补笔),病人的内隐记忆仍然保留;比较词干补笔与有线索回忆两种测验中两类被试的结果发现,在有线索回忆时,当主试明确要求被试以缺笔字(如sha______)作线索来进行有意回忆时,正常人大大地提高了成绩;但是病人由于脑损伤而不能回忆,所以主试的指示语并没有发生效力。 (2) 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①1982年,Tulving(1982) 等人用正常人作被试,也重现了在遗忘症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一致现象。Tulving等人让正常人被试学习96个低频英语单词,学习后1小时进行再认测验与补笔测验,7天以后重复这两种测验。实验结果表明,情景记忆7天后遗忘很多(由再认结果显示出来),但由启动效应显示的内隐记忆7天前后没有差别,即仿佛启动效应不会遗忘。 ②1983年,Jacoby的实验证明了外显的与内隐的记忆功能的分离。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3组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视觉呈现的单词或心里想出来的单词。 在“无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一排符号(××××),因此被试事先得不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在“有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呈现它的反义词,这样被试事先得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从而可以预料它;在“想出”的条件下反义词首先呈现,但紧跟着出现一排问号(?),被试的任务是想出该单词来,而主试不呈现该单词。通过这种程序,Jacoby巧妙地改变着被试完成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和意义加工的数量。 第一种条件下要求看清字形(感知觉的加工多),因为被试事先无法预料该单词,但同时也要求很少一点意义加工;第二种条件要求较少的感知觉加工,因为反义词首先呈现,这样被试就会先得到有关呈现的单词的信息,但相应地涉及较多的意义加工;最后,“想出”条件基本上不涉及感知觉加工,因为要求被试想出来的单词不在视觉上呈现出来,但是要求最大数量的意义加工。实验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出现了两种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这就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在功能上的分离。 以上四个实验均说明了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记忆测验方法得出有显著差异的实验结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w3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