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admin2011-09-03  57

问题 试比较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选项

答案(1)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发现这些精神病症状的病因大都能追溯到他们童年时的创伤性事件。他认为儿童是有性欲的,童年时他们被允许表达这种冲动的方式影响了成年后的生活。弗洛伊德在成人回忆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他特别强调儿童早期(5岁前)父母对儿童性欲和攻击行为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因此,人格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观察到,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中,某个身体部位对于儿童生活的意义非常大。这个部位的活动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这一思路,弗洛伊德将个性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选择身体部位来命名这些阶段。在每一阶段中,父母对儿童的基本需要满足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都可能引起力必多的固着或倒退。太多的满足会使儿童留恋某一阶段,而不情愿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太少的满足可能导致儿童继续寻求受挫欲望的释放。只有父母在二者之间求得平衡,才能使儿童成长为一个适应良好,有着成熟的性行为,具有建立家庭和抚养后代能力的成人。这五个阶段分别是: ①口唇期(0~1岁)。儿童在这一时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是吃奶。这一时期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腔的动作来获得满足的,并主要以这种方式与母亲发生互动。新生儿的吸吮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婴儿即使并不饥饿,也会把手指或其他能拿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寻求快感的自然倾向就是性欲的雏形。对于这一时期的婴儿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发生在口腔。因此,母亲对于婴儿喂奶的敏感性、反应性对于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满足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造成弗洛伊德所说的口唇期人格。随着儿童的成长,其主要食物也逐渐发生变化,口腔活动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父母会逐渐要求儿童控制大小便。这时,儿童就进人了肛门期。 ②肛门期(1~3岁)。这一时期,儿童最感兴趣的是排泄,快感来自于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口的感觉,也包括尿道口在排尿中产生的感觉。对大小便的控制和训练,是父母与儿童之间最主要的互动行为。 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过分严格、过早地训练,即在儿童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对自己肌肉活动的完全控制时,就严格要求儿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儿童形成羞愧、羞怯、过分的追求=F净、洁癖等特点;或者发展为另一极,即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③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本我冲动的对象集中转向生殖器,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孩子主要处于幼儿园阶段。他们开始注意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很感兴趣,出现了许多对性特征的探究行为。 弗洛伊德特别重视个性发展中的这一阶段,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就出现在这一时期。男孩对母亲、女孩对父亲通常有性的欲望,但为了避免惩罚,儿童不得不将这一欲望压抑下去,而采用模仿同性别父母的行为特征、价值观的方法来达到获取母爱或父爱的目的。超我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体人格的基本导向。这一时期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儿童性别认同、超我形成、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 ④潜伏期(6~11岁)。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儿童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弗洛伊德称这一阶段为“潜伏期”,也就是把幼稚性欲与身体上的性成熟分隔开来的长期延缓。由于排除了性欲的冲动和幻想,儿童的精力就可以集中到学习、运动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之中。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超我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从成人和同性别的同伴那里获得了新的社会价值观。不过,这一时期只是一个积蓄力量、积蓄力必多的时期。很快,儿童进人青春期后,性的能量就以更大的程度涌现出来。 ⑤生殖期(青少年期)。这一时期即青春发育期,性的能量又重新涌现出来,复又投向生殖器区域。这一时期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如果前几个阶段都发展顺利的话,这一阶段就会走向婚姻、成熟的性生活,以及繁育和教养后代。 (2)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个性发展必须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不同时期,这个任务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就是要解决一对矛盾。矛盾解决得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如果矛盾解决得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解决冲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发展的结果和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在下一阶段仍有完成的可能。因此,艾里克森的8个阶段就包括以下8对矛盾: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婴儿的主要活动是吃奶,主要影响者是母亲,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基本的信任感,就是由人生第一年体验而获得的对一个人自己和对世界的普遍态度。信任,指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基本信赖,也是对一个人自己的一种基本信任感,它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关键是要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使儿童建立一种感觉:能够预期父母的活动和自己需要的满足,并日.是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婴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抚慰或被抱得过紧时,会产生不信任感。 ②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实现对大小便的控制,主要的影响者仍是父母,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为了自主性的成长,儿童必须具有一种坚定发展的早期信任。在此基础上,随着儿童语言的出现,生理的发展(如独立行走),活动空间的扩大,自我开始萌芽,儿童处处希望体现自己的自由意志。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儿童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这是自主感的源泉。父母要给儿童以适度的自由,又要对儿童的行为作必要的控制,不要为偶然的排便不当而辱骂或嘲笑儿童,不要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要让儿童形成宽容和自尊的人格。否则,儿童可能产生永久的羞怯和疑虑,压制自主的冲动。这一时期是儿童自由意志感的起源,成人后的强迫症往往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这一时期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父母,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关键是建立同性权威和幼儿认同的对象,正确解决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这一阶段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否则,孩子一旦找不到学习的榜样,长大后就会出现性别混乱。父母对儿童有目的性和导向性活动的支持,有助于儿童主动性的发展。这种活动对这一时期的幼儿来说,主要就是游戏。艾里克森将这一时期又称为游戏期,可见游戏的作用很重要。如果父母对儿童施加过高的要求,儿童就可能体验到失败,产生罪疚感。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这一时期儿童已经走出家庭,开始走向社会,他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 艾里克森所指的勤奋感,指的是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原有游戏活动的厌倦并追求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这种勤奋感会在儿童与同伴的竞争中得到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包含着害怕失败的情绪。或者说儿童经历了过多的失败,前一阶段的发展还没有为本阶段的发展作好充足的准备,这一切都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对自己和自己任务的疏远一自卑感。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教师在儿童发展的这一阶段应起到重要的作用,敏感、教导有方的老师会有助于学生勤奋感的形成和自卑感的消除。 ⑤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同一感。 随着性成熟等生理发展所带来的困扰,以及即将成人而将来成人角色的未确定,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产生“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就是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有直接关系。如果先前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也就比较容易。 ⑥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建立亲密关系,即婚姻关系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但是,若早期发展阶段上有缺失,自我同一性没有真正的形成,这些人就无法与他人体会到真正的共享,即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从而导致孤独与远离人群。 ⑦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抚育后代和创造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这里所讲的繁殖,不仅仅包括养儿育女,还包括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创造事物或思想。没有繁殖,其人格就会停滞和贫乏。 ⑧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这一时期,老年人开始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当他们觉得有价值时就会产生整合感。否则,就会产生失望感,从而惧怕死亡。 (3)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异同 ①两个理论的相同点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都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且均认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前阶段发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后阶段心理的发展。 ②两个理论的不同之处 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比,艾里克森的理论对个性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大大的加以扩展。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艾里克森沿着安娜·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自我适应性功能的路线,更加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与超我,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艾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将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仅限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家庭关系中。艾里克森认为,在人格的每个发展阶段,自我和社会环境都发生着积极的互动作用,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另外,从研究的广度上来看,艾里克森将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至人的一生,他也是最早研究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83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