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要求为《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
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要求为《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
admin
2017-12-15
68
问题
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要求为《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选项
答案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鲍照的生平及作品; ②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 ③分析诗句中“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 过程与方法: 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②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 ③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②激发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的敬仰。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诗歌主旨,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②分析“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 ③诗人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 ①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比兴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可见机会之难求!在现实生活中,机遇同样是稍纵即逝,难以追求。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能把握住吗?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语文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从注解中诗人所处时代寻找答题角度,导入欣赏诗歌之方法——知人论世。 二、术语解释——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明确: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其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介绍作者及其生平 鲍照(约公元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士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晋代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他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解褐谢侍郎表》),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的卑微。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的拟作,多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拟行路难(其四)》就是其中的代表。 四、诵读诗歌 1.学生集体自由读。教师提要求:情感,语速,语调。 2.学生代表尝试读。学生点评,教师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情感、语速、语调的教学目标。 3.播放名家朗诵视频。教师示范,带领学生逐句模仿读。 4.学生代表示范读。检查模仿效果,学生示范。 5.学生齐读。进一步把握情感,揣摩语速语调。 五、分析情感 1.诗歌中哪个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从而引出诗眼“愁”? 2.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愁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归纳出通过外部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内心的愁闷的写法,引导学生找出《拟行路难》表现诗人内心的动词。 3.学生分四个小组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的诗句,师生合作,通过比较辨别,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诗人“愁”的层次感。 4.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从“知人论世”角度鉴赏诗歌。 5.诗人对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没有清醒的认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学生容易答出“命”,却很难答出第二问问题:从诗歌第一、二句看出来的。教师引导: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命”。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第一、二句明明是写的水呀?怎么会是愁的根源呢?该怎样理解? 教师引导:此处用的是一种表现手法。学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师补充“起兴”,综合起来即“比兴”。 8.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命”的态度:知命、认命、抗命。 六、小结归纳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泻水兴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绪在不断流动,不断加深,当诗人情不能自已时,他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强有力的呐喊:“心非木石岂无感?”可最终,也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后是诗人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诗人形象分析: 让大家在纸上写,教师引导学生从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来展开。 教师朗读习作,然后点评。 七、迁移提高 作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B1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即“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因此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语言学家______。
某英文杂志正在举办以“Fancyyourselfasaninterviewer”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AFamousChineseIWouldLiketoInterview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内容包括:1.采访的对
下列诗句与作品和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竹思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中国文人中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
“初唐四杰”为王勃、_______、卢照邻、杨炯。其中,王勃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作是_______。
下列语句选自《荷塘月色》,排序正确的是()。①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③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④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作品?()
随机试题
《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________”。
八脉交会穴中通于冲脉的腧穴是( )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作者甲将自己创造的一部小说交乙出版社出版,但双方始终未签订出版合同。事后,该作者又与丙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将此书交丙出版。现乙对甲和丙提出异议。本案依法应如何认定?()
砌1000m3的370mm厚标准砖墙的砂浆总消耗量为()m3。(标准砖尺寸为240mm×115mm×53mm,灰缝10mm;标准砖和砂浆的损耗率均为1%)
广州隆达进出口公司2003年11月12日向黄埔海关申报进口一批日本产CD机,CIF价格为25000美元,由中外运的“顺畅”号轮船10月运进,海关在申报后第三天到集装箱堆场开箱查验,隆达公司的代表积极配合查验,该批货物于2003年11月18号纳税放行。一年后
“G一W—G”是()的运动形式。
初三(1)班某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恰好被班主任李老师看见。李老师随即走下讲台要求没收其手机,学生当场拒绝。而后,李老师将手机夺了过去,并拿起凳子当场将手机砸烂。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
=_______________.
Thefollowingparagraphsaregiveninawrongorder.ForQuestions41-45,youarerequiredtoreorganizetheseparagraphsinto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