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规定:“诸称‘加’者,就重次;称‘减’者,就轻次。【疏】议曰:假有人犯杖一百,合加一等,处徒一年;或应徒一年,合加一等,处徒一年半之类,是名‘就重次’。又有犯徒一年

admin2019-01-15  19

问题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规定:“诸称‘加’者,就重次;称‘减’者,就轻次。【疏】议曰:假有人犯杖一百,合加一等,处徒一年;或应徒一年,合加一等,处徒一年半之类,是名‘就重次’。又有犯徒一年,应减一等,处杖一百;或犯杖一百,应减一等,决杖九十,是名‘就轻次’。惟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疏】议曰:假有犯罪合斩,从者减一等,即至流三千里。或有犯流三千里,合例减一等,即处徒三年。故云‘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其加役流应减者,亦同三流之法。加者,数满乃坐,又不得加至于死;本条加入死者,依本条。(加人绞者,不加至斩。)【疏】议曰:加者数满乃坐者,假令凡盗,少一寸不满十疋,依贼盗律‘窃盗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为少一寸,止徒一年。”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本条“疏议”和“律文”的关系。
    (2)请根据律文和疏议各举一例说明何谓“就重次”“就轻次”和“加者,数满乃坐”?
    (3)请根据本条及疏议说明对加役流加、减一等的处刑。

选项

答案(1)“疏议”是对律文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的本条“疏议”既具体解释了“加、减”的量刑标准,明确了“加、减”的具体适用情形,其目的在于阐明律意,以便于准确地适用律文。 (2)“就重次”就是加至较重的等次,如杖一百加一等,是徒一年。“就轻次”就是减至较轻的等次,如徒一年减一等是杖一百。“数满乃坐”是指对于加等处刑的数额犯,满数才能加等处刑,如犯强盗罪,盗窃五匹处刑,再盗五匹加一等,但差一寸未满五匹的,也不能加等处刑,同时“数满乃坐”不得加至于死刑。 (3)对于判处加役流加、减量刑的,应适用三流之法,即加役流加一等处刑应判处绞刑;加役流减一等处刑应判处徒三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QH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