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语声调的变调现象。(青岛大学2015)

admin2019-04-21  35

问题 简述汉语声调的变调现象。(青岛大学2015)

选项

答案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为35,有的变为21。例如: A.在上声前 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 保险 采取 产品 打扰 反感 改组 好转 简短 考古 老板 美好(变35) B.在轻声前 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变35) 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21) ②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个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个音节调值变读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 小老虎 有理想 展览馆 手写体 洗澡水 ③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为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A.在阴平前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B.在阳平前 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C.在去声前 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D.在轻声前 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一、不”的变调。“一”“不”是古代的人声字,发音短促,部分方言仍保持着短促的读音,不容易读出它们准确的普通话声调。而在普通话里,“一”“不”是高频出现的常用字,并且在普通话语音里这两个字的声调还会受其相邻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出现变读现象,但变调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31)。例如: 一、二、三十一 第一 统一 划一 唯一 万一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读35。例如: 一夜 一样 一向 一定 不必 不便 不测 不错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为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天 一般 一年 一连 一群 一本(变读51) 不吃 不开 不同 不详 不管 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例如: 拖一拖 管一管 看一看 来不来 肯不肯 找不找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做不好 说不清 来不了 (3)“七、八”的变调。“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块 八路(念35或55) 七天 七成 七亩 八支 八篮 八两(仍念55)

解析 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七、八”的变调等,考生一定要考虑充分,在作答时举例准确,论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U2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