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1)本条规定的罪名是什么
《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1)本条规定的罪名是什么
admin
2014-05-11
50
问题
《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1)本条规定的罪名是什么?“明知”的含义是什么?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是什么?
(3)包庇罪和伪证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甲、乙预谋盗窃,事先明确分工,由甲负责偷盗物品,乙负责望风并事后为甲提供隐藏处所,两人分获赃款。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选项
答案
(1)本条规定的是窝藏、包庇罪。“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明知的内容仅以对象可能是犯罪的人为限。并不要求确知其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窝藏犯罪分子的行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二是提供财物、资助或协助犯罪人逃匿;三是为犯罪分子提供交通工具、指示行动路线或逃匿方向等。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是指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即以非证人的身份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为犯罪分子掩盖罪行或减轻罪贲。窝藏与包庇行为只要具备其一,即可构成本罪。 (3)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①犯罪主体不同。包庇罪是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入和翻译人。②犯罪的场合不同。包庇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之前、之中和之后;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之中。③包庇的对象不同。包庇罪包庇的对象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伪证罪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④犯罪目的不同。包庇罪的目的是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伪证罪的目的既包括隐匿罪证。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也包括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追究。 (4)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对于行为人事先有通牒事后予以窝藏、包庇的通谋,说明行为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窝藏或作虚假证明来掩盖罪行的。不能以窝藏、包庇罪论处,而应以共同犯罪论处。本案中,甲与乙事先预谋盗窃并作了明确的分工,事后乙窝藏、包庇甲的行为系盗窃罪的延续,无须另行定罪。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VD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这一条体现的原则是
下列选项中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小王把小李打成重伤,小李住院治疗花费人民币十万余元。小王应负()
以下列举的哪些属于《大清新刑律》规定的刑罚种类()
首先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国家是()
新婚夫妇到影楼拍摄婚纱照。由于拍摄工作人员工作失职,导致所拍婚纱照片的底片未能保存下来,该新婚夫妇因为服务合同内容未能履行为由遂将影楼诉至法院。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根据唐律规定,下列有关刑罚适用原则适用情形的表述,正确的是()。
1935年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修订第二部《中华民国刑法》,通称“新刑法”,该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有
下列选项中,属于免责条件的是()
刘某编写一本具体描写男男同性恋性行为的书籍,其中还充斥着大量与性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等行为。该书通过微博宣传、吸粉,后通过淘宝网店对外销售,引起了国家扫黄打非办的注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定为淫秽出版物。案发时刘某已经通过网络
随机试题
议会的议事规则。
以下有关像素和体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HBsAg阳性说明()
患者,女性,55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天。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CT平扫:脑桥左侧低密度灶,脑桥无明显变形。可行下列哪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012年)两个同类型的电动机对某一点的噪声影响分别为65dB(A)和62dB(A),请问两个电动机叠加影响的结果是:
关于消费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近年来,基金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市场地位日趋重要,呈现出下列特点()
七堂伽蓝
林某曾经受过许某的羞辱,一直想报复许某。一天林某故意挑逗、引诱许某对其实施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加害许某。林某的行为属于:
下列关于索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