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提供的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容],设计1课时的教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

admin2016-04-12  23

问题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提供的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容],设计1课时的教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选项

答案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但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则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为学生准备学案,制作课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辅助资料,包括课文中所涉及的作品信息、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用的一些学习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提供表演活动的服装道具。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展示王式廓的作品《血衣》的素描稿,以及其创作《血衣》的过程和相关素描草图,播放相关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发展阶段 (1)请学生模仿作品《血衣》中凡组人物的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捧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学生通过参与、观看模仿活动,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教师小结:再现性美术作品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它是画家反复思考、提炼、加工而成的智慧结晶,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劳动。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素描草图,播放相关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格尔尼卡》中几组局部的人物形象并与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其夸张、变形的手法;比较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与《哀悼基督》的圣母像;比较自.由女神像与手持油灯的女人像等,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强_大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内涵。简单介绍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和画家毕加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作品进一步分析。 教师小结:表现性绘画同样源于生活,它运用更加主观的表达方式来呈现真实,相对于再现性绘画具有更加复杂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3)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并将石、木、竹、泥、玉等材料与其相应的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提出问题:结合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伏虎》,谈谈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影响。(也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如果将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伏虎》改用泥塑来做,会是什么效果呢?)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因材施艺就是要利用物质材料本身特有的属性,表现宛若天成的独特艺术。因此,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 3.展示与讲评阶段 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让学生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4.本课小结 任何美术创造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看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因为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灵感和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造是一项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5.课后拓展 思考: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教学评价建议: 1.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解释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赏评述; 3.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CF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