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
admin
2019-08-09
57
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人们普遍认为2017年物价涨幅较高,但一些经济学家并不这样认为。根据某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20l7年5月份物价总水平仅上涨2.4%,涨势是比较温和的,涨幅甚至比2016年同比回落了0.6个百分点。因此,现在的物价还是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此外,2017年全国GDP上涨6.9%,比物价的涨幅至少高出了4%,因此物价上涨并不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而且物价上涨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物价的上涨可以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以生产更多的商品,这将大幅度降低社会的失业率。所以,物价上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再说,物价上涨总比物价下跌好。物价的下跌往往意味着经济已经进入十分危险的境地,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而物价上涨只是人们买不上自己心仪的商品,但整个经济的运行还是良好的。所以,相对于物价下跌,物价上涨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不足道。
总之,物价的上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选项
答案
物价上涨真的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吗 原文通过一系列论证,试图证明“物价上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结论成立,但是该论证存在多处缺陷或漏洞,现分析如下: 首先,仅以20l7年5月份的数据与2016年同期比较就试图得出结论“物价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显然并不具有说服力。一方面,5月份的物价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年数据,部分具有的性质,整体不一定具有;另一方面,虽然比2016年同期比较回落了0.6个百分点,但如果2016年5月份的物价已经不可控或处于临界值了,那么2017年5月份的物价必然就是不可控的。 其次,由全国GDP涨幅比物价高出4%并不能推出“物价上涨并不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因为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并不等价于人们的收入,所以GDP上涨6.9%并不代表人们的收入也会上涨6.9%。 再次,“物价上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结论的得出过于绝对。在经济学的理论中,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对于降低失业率和经济的复兴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势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物价下跌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也并不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物价下跌可能只是部分行业的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积压状况或者只是打折促销的优惠活动,如果这种情形的物价下跌没有引起国民经济的动荡,那么就属于正常的经济活动。 综上所述,原文在概念、论据和论证过程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要想得出原文中的结论,还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
解析
【思路点拨】
(1)统计论证中,某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是否具有真正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有待于进行检验,所以以这样的统计数据进行推理并不是特别有力。
(2)统计论证中,仅以2017年5月份的数据与2016年同期比较就试图得出结论“物价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显然并不具有说服力。一方面,单单一个月的物价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年数据,部分具有的性质,整体不一定具有;另一方面,虽然比20l6年同期比较回落了0.6个百分点,但如果2016年5月份的物价已经不可控或处于临界值了,那么2017年5月份的物价必然就是不可控的。
(3)由全国GDP涨幅比物价高出4%,实际上并不能推出“物价上涨并不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因为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并不等价于人们的收入,所以GDP上涨6.9%并不代表人们的收入也会上涨6.9%。
(4)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可以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可以一定幅度地降低社会失业率,但大幅度降低是无从谈起的,这样的结论属于推理过度。
(5)“物价上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结论过于绝对。在经济学的理论中,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对于经济的复兴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6)物价并非只有上涨与下跌两种状态,还有保持稳定这一第三种状态,所以两者并非是排他性的矛盾关系,而是存在其他可能性的反对关系。
(7)物价下跌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也并不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物价下跌可能只是部分行业的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积压状况或者只是打折促销,如果这种的物价下跌没有引起国民经济的动荡,那么就属于正常的经济活动。
(8)物价上涨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只是买不上自己心仪的商品。如果是大范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那么人们的购买力将会大幅下降,也将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行。所以,并不能通过与物价下跌影响的比较得出“物价上涨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不足道”。
(9)原文材料第三段结尾“物价上涨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不足道”说明物价上涨会影响人们生活,但原文材料前文第二段和结尾段落都在说“物价上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几处文字材料针于物价上涨对于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表述不一,自相矛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1a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一桌宴席的所有凉菜上齐后,热菜共有7个。其中,3个川菜:K、L、M;3个粤菜:Q、N、P;一个鲁菜:X。每次只上一个热菜,上菜的顺序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不能连续上川菜,也不能连续上粤菜。(2)除非第三个上Q,否则P不能在Q之前上。
骑士队夺冠后举行了盛大的花车游行。花车上有M、N、O、P四个人,他们分别扮演一位超级英雄。已知:①“超人”靠在N后面。②演“钢铁侠”的人在O的前面某个位置。③在2号位置的人扮演“闪电侠”。④O穿成“蝙蝠侠”的样子。
逻辑老师对小张说:“如果爱好数学,你就能迷上逻辑。”数学老师对小张说:“只有爱好数学,你才能迷上逻辑。”小张说:“我爱好数学,但没有迷上逻辑。”如果逻辑老师、数学老师、小张三人只有一人的陈述为真,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欧几里得几何系统的第五条公理判定:在同一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并且只可以做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在数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数学家对这条公理是否具有无可争议的真理性表示怀疑和担心。要使数学家的上述怀疑成立,以下哪项必须成立?I.在同一平面上
唯唯作为女性嘉宾参加了某电视台举办的相亲节目,她择偶的条件是:高个子、相貌英俊、博士。在老吕、老吴、老李、老王4位男性嘉宾中,只有1位符合她所要求的全部条件。已知:(1)4位男性嘉宾中,有3位高个子,2位博士,l位长相英俊;(
张华对王磊说:你对我说,作为公司的合法拥有者,只要我愿意,我就有权卖掉它。可是,你又对我说,如果我卖掉它,忠诚的员工们将会因此遭受不幸,因而我无权这样做。显然,你的这两种说法是前后矛盾的。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张华推论中的缺陷?
天文学家一直假设,宇宙中的一些物质是看不见的。研究显示:许多星云如果都是由能看见的星球构成的话,它们的移动速度要比任何条件下能观测到的快得多。专家们由此推测:这样的星云中包含着看不见的巨大物质,其重力影响着星云的运动。以下哪项是题干的议论所假设的?Ⅰ.题
一项实验正研究致命性肝脏损害的影响范围。暴露在低剂量的有毒物质二氧化硫中的小白鼠,65%死于肝功能紊乱。然而,所有死于肝功能紊乱的小白鼠中,90%并没有暴露在任何有毒的环境中。以下哪项可为上述统计数据差异提供合理的解释?
小红:红松鼠在糖松的树皮上打洞来吸取树液。糖松的树液主要是由水和一小部分糖组成,可以确定红松鼠是为了寻找水或者糖。水在红松鼠生长的地方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因此,红松鼠可能是在寻找糖。小李:一定是寻找糖以外的其他什么东西,因为糖松树液中糖的浓度太低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建行学生贷款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乙说:“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申请。”丙说:“班长申请了贷款。”丁说:“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随机试题
A.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减弱B.伴鼓膜穿孔C.渐进性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口周麻木D.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眩晕E.上感后眩晕、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减退上述临床表现符合哪种疾病内耳药物中毒
A、CMB、LDLC、VLDLD、HDLE、IDL体内主要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葡萄球菌肺炎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是
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公式是()。
商业汇票的承兑期限最长不超过()。
该公司2003年的资产净利率为()。该公司2003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次。
依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下列适用20%比例税率的是( )。
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断,找出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教师:讲课之前,同学们请先告诉我,我手里现在拿的是什么?学生:土豆/马铃薯。教师:对,同学们都很熟悉,也很常见,而且也有不少人喜欢吃吧。那么,马铃薯的发源地是在中国吗?学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2004年4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
ICMPisshortforInternet(71)MessageProtocol,andisanintegralpartoftheInternet(72)suite(commonlyreferredtoa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