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admin2011-01-04  29

问题 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选项

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让学生学习力所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构成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或完全不适合,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重复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当尽量使学生紧张一点,集中注意力;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成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有明显影响。同时,表扬和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教学中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但是,如果表扬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当成某种隐含成功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耻辱感、自卑感。相反,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学生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而如果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学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学生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因此,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实例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I1v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