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2/57)

admin2021-01-31  1

问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2/57)

选项 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答案A,B

解析 选项A,(1)有子弹能够继续射杀,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多举犯),符合中止的时间条件。(2)行为人虽害怕事后受惩罚,但就停顿原因而言,自认为当时没有障碍可以继续实施既遂而放弃,系自动放弃,属犯罪中止。
选项B,行为人虽惧怕事后受到法律制裁而停顿,但主观上认为当时可以实施既遂、没有任何障碍。并不是因为客观障碍而阻止即将进行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系典型的“能达目的而不欲”。应认定为中止。
选项C,当年命题老师认为:行为人仅有一个盗窃行为、触犯一个盗窃罪。珠宝、现金均是财物系盗窃罪的对象,窃得财物即为盗窃既遂,无需将盗窃现金的意图单独评价。刑法中只有某个具体罪名的既未遂认定。故认为选项C不当选。
选项D,考查犯罪中止与因果关系。
(1)在因果关系判断上,该选项中的“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应当理解为“由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它车交通事故(如车祸)耽误一小时”,亦即介入因素系常见的可以预料的日常事件,系行为当时既存的自然力原因,与之前行为是依附关系,不中断因果。
(2)乙的死亡仍与投毒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成立既遂。
(3)甲虽救助,但未能有效阻止犯罪既遂结果发生,是犯罪既遂而不是中止,故选项D不当选。(3)注意,本选项应当与后例叙述的案情相区别。2014/2/6—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说法错误)。该选项中写有“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介入因素对于死亡结果应当负主要责任,中断因果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Nry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