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内容。 河流侵蚀地貌与
阅读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内容。 河流侵蚀地貌与
admin
2015-05-05
49
问题
阅读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内容。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4.17a)。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图4.17b)。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4.17c)。
(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就形成广阔的洪积一冲积平原。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对课标要求进行解读并设计教学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选项
答案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人教版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b.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a.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b.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C.@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并迁移到其他河流地貌以及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b.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C.@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由远到近展示本地一条河流,溯源而上浏览观察下游到源头的河流地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现地理信息)。请学生判断下面那个图片分别属于河流侵蚀还是堆积地貌? 图片展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说清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概念。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一] 1.请学生看书,并以四个小组长为中心,自由讨论,然后提问。首先各组互相点号提问解答,其次自由互问。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尤其错误信息)以备总结时点评纠正。 2.多媒体展示讨论内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谷凹凸岸的辨别。 3.讨论互问过后,教师请每组同学同步分别做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个实验研究,教师进行指导点评总结。模拟实验操作: 溯源侵蚀——做成阶梯状的两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在高处慢慢倒水观察。 下蚀——做成小坡度的一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水观察。 侧蚀——做成弯曲的较平的一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水观察。 4.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 5.多媒体展示河谷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并在黑板上画河谷剖面图加以说明。 6.教师重点提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初期:形成“V”字形峡谷。 形成期: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二] 1.请学生看书,以四个小组长为中心,自由讨论,然后提问。首先各组互相点号提问解答,其次自由互问。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尤其错误信息)以备总结时点评纠正。 2.多媒体展示讨论内容,并说出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3.讨论互问过后,教师请每组同学同步做实验分别演示洪积扇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注意用关键字进行指导点评总结。 模拟实验操作: 冲积扇——做成类似山谷地的形状,在高处慢慢倒水观察流水出了谷口时的情况。 河口三角洲——做成类似河海交界处,弄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水观察。 4.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 5.教师重点讲解洪积扇或冲积扇成因。 6.课堂提问:教师展示四幅素描图(如下图),请学生判断下面哪幅是山区河流的冲积扇?哪幅是长江三峡?哪幅是长江的荆江河段?哪幅是河口三角洲? [*] 7.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A图是长江的荆江河段,B图是山区河流的冲积扇,C图是河口三角洲,D图是长江三峡。 最后欣赏师生野外考察的图片与视频,并请组长加以描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c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6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
图4为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家蚕幼蚕的体色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技小组用黑蚕黄茧和黑蚕白茧两种蚕作为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①脱氧核糖②核膜③ATP④脂肪⑤转运RNA
如图7,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10年5月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水稻产量的基因OsSPL14,将其植入我国南方水稻后,产量增加了1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
下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随机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
某患者下痢赤白黏冻,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首选治疗方为
同区域、同类型、同档次的不同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同,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具有()。
如下图所示,悬臂梁B截面的位移为,则C截面的挠度是()。
A、100kPaB、0.0313kPaC、3.13kPaD、1kPaB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三项指标均指任何1h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故在排气筒废气采样时应做到: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 ),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 )个样品,并计( )。
下列房产中,在计算房产税时,适用4%税率的有()。
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古代司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