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建筑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 试问:下列( )项判断是正确的。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建筑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 试问:下列( )项判断是正确的。
admin
2019-08-14
31
问题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的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建筑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
1
和s
2
。
试问:下列( )项判断是正确的。
选项
A、s
1
>s
2
B、s
1
=s
2
C、s
1
<s
2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表K.0.1—2,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可知条形基础的
值大于独立基础的
值,故条形基础的沉降量s
2
大于独立基础的沉降量s
1
,故应选C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d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建筑场地中进行抽水试验,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如图所示,隔水顶板厚8.0m,承压含水层厚12m,抽水井深11.0m,过滤器安置在井底,长3.0m,过滤器顶部紧接含水层顶板,抽水井直径为60cm。第一次降深为2.0m,稳定抽水量为422m3/d;第二次降深为
已知某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γ=19kN/m3,e=0.80,IL=0.82。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1.5m,地下水位为5.0m,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为F=360kN/m,M=40kN.m/m。则该地基地震作
某土层钻孔资料如下:第一层为中砂,土层厚度9m,土层剪切波速为180m/s,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土层剪切波速为140m/s,中砂和淤泥质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63.33m八,第三层为密实的碎石土,土层厚度20m,土层剪切波速为550m/s。按《建筑抗震设计
溶洞顶板厚20m,容重为21kN/m3,岩体允许抗压强度为1.6MPa,顶板岩石上覆土层厚度7.0m,容重为18kN/m3,溶洞平面形状接近圆形,半径约6.0m,假定在外荷载作用下溶洞会沿洞壁发生剪切破坏,则外荷载最大不应超过()kPa。
某膨胀性土场地在使用期间可能经常受水浸湿,浸水影响深度为5.0m,土层试验资料如下表,膨胀变形经验系数为0.6,湿度系数为0.7,基础埋深0.5m,则地基的分级变形量为()mm。
某重力式挡土墙墙高6m,如图所示,每延米自重为290kN,墙背主动土压力合力Ea=80kN/m,墙底宽3.0m,墙底面倾角5°,墙背倾角70°,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16°,墙底与地基土间摩擦系数为0.30,该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系数为()。
软土层某深度处用机械式(开口钢环)十字板剪力仪测得原状土剪损时量表最大读数Ry=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g=20(0.01mm);重塑土剪损时量表最大读数=R’y64(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s=10(0.
某黏性土场地采用CFG桩进行处理,桩径为400mm,桩体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N,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8,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CFG桩面积置换率不宜小于( )。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松散,7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随机试题
Formanypeopletoday,readingisnolongerrelaxation.Tokeepuptheirworktheymustreadletters,reports,tradepublication
吸入性肺炎的最常见类型是()
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合用治疗严重感染的目的是
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的机制是()
直流电机绕组采用波绕时,其支路对数用a表示,具有()的特点(p表示磁极对数)。
下列关于石灰的技术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采用玻璃肋支承结构形式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玻璃肋应采用()玻璃。
地质要素评序法中主要的地质要素包括( )。
被称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段话主要说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