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37。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

admin2018-10-25  28

问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37。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选项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规》4.3.5条,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
12000×65%=7800kN
P1地震波不能选用,A和B不满足规程要求。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为:12000×80%=9600kN
(10000+9600+9500)×=9700kN>9600kN,C满足规程要求
(10000+9100+9500)×=9533kN<9600kN,D不满足规程要求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对相关规范关于选波原则有关规定的理解与简单判断。
1.时程分析方法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作为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的有效补充。进行时程分析时,鉴于不同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不同,现行规范规定可以根据小样本容量下的计算结果来估计地震效应值,因此对选择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提出了满足地震动三要素的要求,同时要求弹性时程的分析结果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相近。本题仅考核考生对后者的理解和应用。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5条,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2条有类似规定,根据上述任一规范均能得出正确解答。
3.本题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12000×65%=7800kN,从而P1地震波不能选用,选项A和B不符合要求,再根据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为:12000×80%=9600kN的要求,排除选项D,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hif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