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我国水资
阅读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我国水资
admin
2019-06-17
50
问题
阅读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中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部分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并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归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举例说明水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培养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国情,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缺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视频,并展示水资源现状的介绍资料。 2.问题:水资源形式如此严峻,那么我国的水资源有何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让学生形成对水资源重要性及其缺乏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水资源的概念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水资源?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哪里?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3.最后师生总结:我们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们用河流径流量来表示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湖泊水又来自大气降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出水资源的概念及我国主要的水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总结: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自己从中发现结论。通过结合其他资料、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教师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柱状图。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总结: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教师展示北京、浙江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变化,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得出我国水资源同样存在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教师展示长江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对照图、黄河兰州站汛期径流量变化规律图验证学生的推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资料,发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释说明事实的意识。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 教师展示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耕地、人口分布等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点拨评价:南北方由于水资源数量不同,其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为水田,北方为旱地。北方地区耕地、人口多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华北与西北地区较为严重,其中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影响 教师提问: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利用课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讨论并回答。 教师进行点拨评价: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季节、年际变化大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取图文信息,认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节水意识。 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及保护水资源的案例。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回顾所教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课下作业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x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案例:在学习CO的性质实验时,学生提出“CO是如何制取的?发生装置是什么?怎样收集?”之类的疑惑,某老师设置成探究内容,并提供阅读材料:CO的制取药品是草酸(H2C2O4),用浓H2SO4混合脱水制取,其反应原理H2C2O4H2O+CO↑+CO2↑
反应A+B→C(AH<0)分两步进行:①A+B→X(AH>0)②X→C(A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金属
将只含一种杂质的铁粉5.6g放入足量稀盐酸中,最终可以收集到氢气0.18g,则铁粉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相对原子质量Fe-56,Cu-64,Zn-65,Mg-24,Ag-108)()。
案例: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试题】已知Mg(OH)2(s)====Mg2+2OH-,在Mg(OH)2悬浊液中滴入一定量的饱和NH4Cl溶液,发现浑浊变澄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测试结果】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知道酸碱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主题是()。
以下叙述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材料: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osephD.Novak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起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
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BN的一种同分异构体2—BN平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有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accdb”,里面已经设计了表对象“tEmp”、窗体对象“fEmp”、宏对象“mEmp”和报表对象“rEmp”。同时,给出窗体对象“fEmp”的“加载”事件和“预览”及“打印”两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代码,请按以
肉芽组织
集权
CSTNet指的是()
由业主提供的工程担保有()。
凭证审核、记账、查询、结账由操作员BB审核凭证并签章,记账,查询银行存款日记账,查询科目汇总表,结账。
太阳风中的一部分带电粒子可以到达M星表面,将足够的能量传递给M星表面粒子,使后者脱离M星表面,逃逸到M星大气中。为了判定这些逃逸的粒子,科学家们通过三个实验获得了如下信息:实验一:或者是X粒子,或者是Y粒子;实验二:或者不是Y粒子,或者
APA是()的简称。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