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虚伪”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敌人、奴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虚伪”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敌人、奴
admin
2018-11-23
52
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一行。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虚伪”归于非正义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敌人、奴役敌人,在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兵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请回答:
请论述这些思想或方法的含义,并评述之。
选项
答案
“德行可教”的德育论和“苏格拉底法”的具体含义: ①“知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从“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德行就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出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②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所谓“苏格拉底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题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 ①苏格拉底“德行可教”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这对后世建立道德意识,以道德判断为德育的重要任务有重要影响。但“德行可教”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如亚里士多德批评道:“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有道理。” ②“苏格拉底法”的优点是没有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强加给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的方法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进而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结论。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教材、教科书、成熟教育制度的条件下的有效方法。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做参照。因此,在当今的教学论中,对于“苏格拉底法”的运用要注意其适用条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Rr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是()。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给予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科举制的特征和历史影响。
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简述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涵。
《学记》中“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规定在各城区设立修业两年的初级国民学校、在省城设立5年制的中心国民学校的俄国法案是
随机试题
Thereismuchdiscussiontodayaboutwhethereconomicgrowthisdesirableatanearlierperiod;ourdesireformaterialwealthm
睾酮的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出现意识障碍的疾病是
在一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随机选择了3000名2岁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评价,随访观察了5年,结果70%的接种者未患乙肝。对此项研究,你的看法是
A.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B.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C.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特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
教学媒体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
[*]
Of40applicantsforajob,32hadatleast5yearsofpriorworkexperience,24hadadvanceddegrees,andi6hadatleast5yea
Peopleacquireknowledge,skills,【11】,values,orattitudesthrougheducation.Educationhelpspeoplebecome【12】membersofsoci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