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确定为B1级的材料,其燃烧性能为( )。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确定为B1级的材料,其燃烧性能为( )。
admin
2021-05-13
28
问题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确定为B1级的材料,其燃烧性能为( )。
选项
A、不燃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答案
B
解析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确定为B1级的材料燃烧性能为难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gM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题库一级消防工程师分类
0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一级消防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办公楼地上7层,建筑高度为23.8m,每层建筑面积为945m2,为“L”形外廊式建筑,“L”形建筑长边为45.6m,短边为22.2m,均采用不燃烧材料装修,办公场所设有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用电子设备。办公楼内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每层作为一个灭火器配置的计
某一类高层商住楼地上共30层、地下共2层,总建筑面积9.8万m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为商场,建筑面积为5.6万m2,地上五层以上为普通住宅,地下二层为汽车库。该商住楼内的防烟楼梯问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靠外墙布置,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商住楼建筑高
某一类高层商住楼地上共30层、地下共2层,总建筑面积9.8万m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为商场,建筑面积为5.6万m2,地上五层以上为普通住宅,地下二层为汽车库。该商住楼内的防烟楼梯问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靠外墙布置,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商住楼建筑高
某有限公司调理食品厂位于凤翔西路某街道办事处。生产厂房设计总占地面积6.0万m2,建筑主体为1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8.1m,是一座钢结构、砖砌围护、彩钢瓦屋顶的混合建筑。该项目通过某市城乡建设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总体验收,建设、气象等部门出具了专项验收意
起火建筑位于A省某市,为村民自建住宅,坐北朝南,住宅东侧为住宅、南侧为一建筑工地、西侧和北侧均为空地。业主在该住宅内设置了一小作坊,并且该住宅建筑4层,局部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层为生产车间和男工宿舍,东西长15.5m,南北宽12.1m,建筑面积为187
某博物馆占地面积8.0hm2,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8.30m,属于大型多层建筑。该博物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文物出入区及博物馆辅助用房、会议室等,其中地下一层有一个防火分区与首层中庭景观水池连通,火灾时利用防火
某商业大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受业主委托,对相关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有关情况如下:1.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功能性检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切断火灾报警控制器主电源,控制器显示主电故障
一大型购物中心一期项目,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4m,耐火等级一级,占地面积2500m2。购物中心成立了安保部,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每日早上8点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带队进行消防巡查,之后每隔3h,由保安进行防火巡查,营业结束
情景描述:某大型商务楼位于市中心十字路口,32层,层高3m,地下2层,地上1~7层是商业用房,地上8~32层是写字楼,每层建筑面积3200m2,占地长100m,宽32m。该大楼由多个房地产公司合资兴建,委托一家物业单位进行管理。在工程地下二层是停
某高层民用建筑始建于1996年,1999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4093.78m2,地上16层,地下1层,高度60m,属一类高层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大楼内现有行政办公、旅馆住宿、民企公司、普通住户、网吧、商铺等多种用途用房,含商住业主20户,办公业主
随机试题
=______.
下列不需采集全血标本的是
只要条件许可.水泥混凝土用砂应优先选用中砂,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与砂率成正比关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从消费者角度衡量消费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的一种()指数。
某开发商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约定双方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则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并自动履行其裁决。后双方工程款支付发生纠纷,现问双方解决争议可行的法律途径是()。
企业购买资产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出正常信用条件,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所购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为基础确定。()
卸货报告作为卸货证明的单证,又称为()。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从以下各句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经济复苏的根本就是产业复苏,特别是全球分工体系框架下,各国经济已不再致力于构建大而全的生产体系,而是侧重于强化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并且在危机沿着产业链条进行全球传递的过程中,各国各产业受到的伤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适时、适度、具体的产业政策对于各国走出危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