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意思表示的生效规则。

admin2018-01-22  23

问题 简述意思表示的生效规则。

选项

答案意思表示的生效根据有无相对人的不同而有区别: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4)另外,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解析 本题考点为意思表示的生效和撤回。本考点为《民法总则》通过后法硕联考2018年新增考点,原本此处考点为意思表示瑕疵。意思表示瑕疵可以分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两大类。有兴趣的考生可给予适当的关注,有利于对意思表示做更全面的掌握。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主要包括:
(1)单独虚伪表示。又称为真意保留,是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非真意的意思表示。
(2)通谋虚伪表示。又称为伪装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例如,债务人和他人虚假转让财产。
(3)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真实意思表示有效。
(4)错误。错误,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者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不一致。
包括:动机错误,是指在特别容易发生错误的意志形成阶段发生的错误;内容错误,是指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表示行为的错误,是指表意人如果知道实情即不为该意思表示;传达错误,是指由于传达人或者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的错误;受领人错误,又称为误解,是指受领人受错误理解的影响而做出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不自由,是指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使意思表示存有瑕疵。
主要包括:
(1)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受表意人陷入错误而做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行为。
(2)胁迫。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向对方或其亲属预告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心理,并基于这种恐惧心理而作出的违背其真实意思的行为。
(3)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相对人的急迫需要或者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uC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