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
admin
2021-11-15
59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张之洞主张:“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问题:
据材料一、材料二评价李鸿章。
选项
答案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从材料一来看,李鸿章并没有竭力为国家争取可能的优势,而是一味地退让、求和,做出了错误决策,并且在甲午战中的表现也显示了其软弱、腐朽的思想,这在材料二中也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来看,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兴办军事工业,扩建北洋海军,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这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DQ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2012年第28题)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2018年第25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之所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因为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2000单选理科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
(2013年第9题)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1996年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将企业的利润分为
随机试题
心的募穴为
医生切脉时。应该用
月经初潮年龄多在
“相傅之官”是()。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是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千卡/人。
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主要有()。
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年的社区康复。
刘某今年15岁,已参加工作,且有固定收入,一日刘某与张某发生矛盾并将张某打伤,张某要求赔偿医药费,则()。
假设某高校信息统一管理平台的使用人员分为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3类,那么用广权限管理的策略适合采用(25)__________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