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有一项研究如下:安德森(Anderson,1968)在对555个人格术语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最不受欢迎和中性的人格特质各有5个。该实验中,研究者让100名美国大学生对555个人格词汇进行0~6等级的好恶度评价,结果见表1。 从这
有一项研究如下:安德森(Anderson,1968)在对555个人格术语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最不受欢迎和中性的人格特质各有5个。该实验中,研究者让100名美国大学生对555个人格词汇进行0~6等级的好恶度评价,结果见表1。 从这
admin
2018-10-20
85
问题
有一项研究如下:安德森(Anderson,1968)在对555个人格术语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最不受欢迎和中性的人格特质各有5个。该实验中,研究者让100名美国大学生对555个人格词汇进行0~6等级的好恶度评价,结果见表1。
从这项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真诚是大学生对人格各特质好恶评价的核心要素,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特质被大学生们所重视。请指出该研究属于哪种特质研究取向,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该研究是基于表型描述的词汇取向。 高尔顿第一个提出词汇假设的观点,奥尔波特、诺曼和戈德堡都假定,大多数的人格特质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对自然语言的分析与缩减,能揭示人格的基本维度。 对词汇假设,戈德堡和索西尔都做了明晰而详尽的诠释。主要观点有: (1)描述个人外显行为的人格属性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语言是探索人格最主要的媒介。 (2)编码到自然语言中的人格属性是指表型特征而不是基因型特质。 (3)在人格描述中,形容词起主导作用。 (4)在人格评鉴中许多重要的词汇维度是普遍而稳定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Ot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假定采用相对寻址方式的转移指令占两个字节,第一字节是操作码,第二字节是相对位移量(用补码表示)。取指令时,每次CPU从存储器取出一个字节,并自动完成PC+1的操作。假设执行到某转移指令时(即取指令前),PC的内容为200CH,该指令的转移目标地址为1FBO
A、二进制编码B、曼彻斯特编码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归零编码B曼彻斯特编码每一周期分为两个相等的间隔。二进制“1”位在发送时,在第一个间隔中为高电压,在第二个间隔中为低电压。二进制“0”正好相反。
已知X=-0.875×21,Y=0.625×22,设浮点数格式为阶符1位,阶码2位,数符1位,尾数3位,通过补码求出Z=X—Y的二进制浮点数规格化结果是()。
假设一个NAT服务器其公网地址为205.56.79.35,并且有如下的表项,那么当一个IP地址为192.168.32.56端口为21分组进入公网的时候,转换后的端口号和源IP地址是()。
根据操作数所在位置,指出其寻址方式(填空):操作数地址(主存)在指令中,为()寻址方式。
某16位计算机所使用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如下图所示,该机有一个20位基址寄存器,16个16位通用寄存器。指令汇编格式中的S(源)、D(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M是主存中的一个单元。三种指令的操作码分别是MOV(OP)=(A)H,STA(0P)=(1B)H,L
下述编码中,哪一组不是前缀码?{00,01,10,11},{0,1,00,11},{0,10,110,111}
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80。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论述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个研究属于()
随机试题
________,是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在废品的修复费用中,由造成废品的过失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中扣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发生于
下列哪项不是苓桂术甘汤中炙甘草的用意
不引起淤血的是
病人皮肤粗糙,呈猪皮样,皮下组织增厚,见于
某群山羊突然发病,高热达4l℃,呼吸困难。口鼻有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先红肿,后破溃,腹泻,拉带血水样稀便。病死率达50%。剖检见皱胃黏膜有糜烂病灶,结肠和直肠结合处有条纹状出血。引起该病的病原是()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与这一观点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一学生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回到家后,妈妈对他说:“他为什么打你?你告诉老师,让老师跟他讲不可以打架的道理。”爸爸则说:“谁敢打你,下回你也打他!”对于这类家长的表现,以下几种描述最贴切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