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1986年宣布生效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又再次采用“正当法律程序”一词。那么,在现代法治意义上。正当法律程序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
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1986年宣布生效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又再次采用“正当法律程序”一词。那么,在现代法治意义上。正当法律程序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
admin
2021-01-18
41
问题
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1986年宣布生效的第14条宪法修正案又再次采用“正当法律程序”一词。那么,在现代法治意义上。正当法律程序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
选项
答案
正当法律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与主体互动而进行的,具有理性选择特征的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要件包括: (1)程序的分化 正当程序是通过分散决定权来限制权力的恣意行使,而决定权的分散是通过程序的功能分化和角色分派体系实现的: ①程序的阶段性划分是时间维度的功能分化和角色分派; ②程序的结构性安排是空间维度的功能分化和角色分派。 程序将决定权分解于程序过程中,通过功能分化和角色分派来完成决定,每一程序环节、每一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特定目标,限制或阻隔了对事件之结果或法律外目标的过早考虑,从而大大限制了权力恣意妄为的空间。 (2)对立面的设置 程序始于利益和意见的冲突和竞争。对立面的设置是利益对立或竞争的主体间进行制度性交涉和妥协的装置。在原告与被告、刑事追诉者与被追诉者、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竞争的竞选者、谈判双方或多方的程序性竞争和妥协中,存在着相互牵制的力量,营造了通过制度性交涉形成共识的空间,所形成的决定便更具可接受性。当然,“对立”并非一味“对抗”,对立意味着“和而不同”。 (3)程序中立 程序中立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在决定者或程序主持者的中立之外,还包括: ①程序的预设性。程序设定的前提,是程序设计的参与者对该程序是否会使特定主体获益或受损处于“无知”状态,目的在于防止程序的“因人设制”。 ②程序设置的中立性。程序的设置应在冲突各方所秉持的利益或价值之间不偏不倚,使各方在程序地位、信息获得和发言机会上公平对等,保证决定或结论不是出自任何一方的强势,而是程序要件被遵守所导出的结果。 (4)自由平等且实质性的参与 参与是现代程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正当程序的必备要件。其不仅包括受法律决定影响的利害相关者对决策过程的实质性参与,也包括公众对立法和政治或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和影响。参与应是自由的、平等的和实质性的参与。 ①自由的参与: a.参与的自愿包括参与的自愿和不参与的自愿。 b.参与不仅包括同意和承认,也包括参与过程中的异议、反对和批评。 ②平等的参与: a.程序参与者在程序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意见表达上享有同等的资格和机会,在有涉公共利益自身利害的决策过程中拥有平等的尊严与发言权。 b.参与是公平的,不仅要求决定者或程序指挥者的中立地位、信息和证据的对称和充分、类似情形类似处理,而且要求为少数反对派、弱者和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特别的权利武装。 ③实质性的参与: a.参与是法定的、有制度保障的。 b.参与能实质性地影响决策结果,决策结果是从程序过程中生成的,结果中包含甚至只包含程序参与者的参与因素。 (5)理性对话和交涉 参与是通过理性对话和交涉进行的。对话是参与程序的不同主体问为达成理性的合意围绕争论点而展开的意见交涉。通过对话,不仅要设法说服对方,还要在对方的观点主张下反思和整理自己的观点,并就自己的观点向对方作理性说明。如果一方不能向对方阐明自己主张的合理根据,将可能承担不利后果。通过法律程序中的对话交涉和理性反思妥协,合意得以达成,法律决策的实体性内容得以形成并获得正当性。 (6)信息充分和对等 这是参与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正当法律程序应能保证信息、资讯或证据在程序参与者之间平等和充分地分享、传输和流动。在对信息、资讯或证据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形下,程序参与者所进行的参与不可能是实质性的、有效的,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也会直接导致其对结果的正当性产生怀疑;信息在程序参与者之间的严重不对称,以及不能在公开或程序参与者均在场的程序中提交和传送,将导致程序结果难以获得真正认同。 (7)公开 公开作为正当法律程序的运作方式,意味着: ①程序结果和理由的公开; ②程序进行过程的公开; ③作为参与前提的资讯和信息的公开。公开不是绝对的,如涉及个人隐私、国家秘密的案件可不公开审理,但审理结果应当公开。 (8)及时性和终结性 ①程序的及时性意味着程序在时序和时限上有统一、明确、规范的标准,是被限定的、有效率的、可被合理预期的,而不是任意、偶然、过于怠惰或急促的。 ②程序的终结性意味着: a.程序通过形成一项最终的决定而告终结,其与程序的时限性相关联; b.结果应是从过程中生成的,程序对结果的形成具有唯一的决定作用; c.该结果不能被随意推翻,欲修正该结果,必须通过启动另一法律程序来进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l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大明律.吏律》:“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音居——编者注)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何谓“奸党罪”?明朝为什么要用法律明确规定“奸党罪”?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余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重者更论之,通计前罪,以充后数。”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唐律规定这一原则有何意义?
某市商业银行在人才交流会上招聘,某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冯某投递了简历。翌日,冯某接到该银行人事部门的通知,去参加会计部门某一职位的笔试,其笔试、面试的结果均优异,也符合招聘的其他要求。但是,冯某最终却未被该银行录取,原因是该商业银行有规定,所有男性员工都必须
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
下列是关于宪法原则中反映法治原则的有关材料:材料1: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当耐为隶臣。”又:“完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当黥。”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
几位知名法学教授认为国务院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与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相抵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一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启动《拆迁条例》的修改程序,召开专家研讨会,公
论述科学性原则在法律制定程序中的体现。
立法的依据、权限和程序必须遵守宪法,要维护法制统一。这是立法的
随机试题
挖补修理涉及到的工序有_________。
关于滴虫性阴道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
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
下列工程费用中,属于建筑工程费用的有()。
下列财务指标中,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是()。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一些人把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以致民粹
设z=,则点(0,0)().
A、Todiscoverhowlongtheirancestorslived.B、Toanalyzehowtheirappearancehasevolved.C、Tofindouthowadiseasehassp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