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论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论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admin
2019-04-16
41
问题
论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选项
答案
(1)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①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希望借此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 ②实利主义教育。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的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③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但即使国富兵强,也会出现以智欺愚,以强凌弱的现象,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④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精神境界。 ⑤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感教育可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宗派之见,为此,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在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丰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2)启示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的关键在于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且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和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比并没有偏颇,关键在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出现了各种以偏概全的现象。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当时流行的是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为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中每种教学科目虽于“五育”各有侧重,但又同时兼通数育。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思想影响深远,如1927年担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要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同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该宗旨包含了五育。虽一年后被“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取代,但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深远。其“五育并举”的思想之于今日,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sg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从60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
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标志着世界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点阶段,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的是
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的学说是()
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
耶稣会学校以反对、抵制和破坏宗教改革为目的,把教育视为其实现宗教和政治目的的手段,因而在教育史上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
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在于()
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涵。
随机试题
青年男性患者表现有慢性膀胱炎时,即要考虑有的可能。
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是
下列哪种显像剂一般不能用于脑肿瘤“阳性”显像
关于生理止血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作涂片染色找菌的尿标本必须是在排出后
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并得以穿过血管壁的现象属于()
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
ISO9000族标准是由ISO发布的,ISO的中文全称是()。
不等式x2+|2x-6|≥a对于一切实数x都成立,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
Thesurveyresultssuggestthatthelargestincreaseinsubstanceuseshouldbe______.Thepeoplewhotookpartinthesurve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