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F谈起自己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的体会时说:“为什么要学这些课?因为这些作品里,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学了确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我认为,眼下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重视传统文化课程。” 在F看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崇尚科学

admin2017-02-16  31

问题 学者F谈起自己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的体会时说:“为什么要学这些课?因为这些作品里,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学了确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我认为,眼下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重视传统文化课程。”
    在F看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崇尚科学,科技也越来越重要,但归根结底,科技由人来掌握。如果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不够,现代化早晚会毁于一旦。所以,在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能让人受益终身。
    “不学礼,无以立”F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 “立”做更宽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或许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位资深媒体人L强调,如果不利用传媒,不能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与恶的旗帜,全民素质的提升就缺了一条重要途径。“我每天早晨上班开车时都听新闻广播。其中一个频道每天8点钟都会请一个权威人士来做公益报时,十几秒钟,几句话,传递出来的却是主流媒体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久而久之,听众就会被正能量感染.这就是潜移默化。”
“早晨8点是黄金时段,拿出来做广告应该能挣很多钱。但如果媒体只想着经济效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那是很悲哀的,这个社会就没救了。”在他看来,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保证媒体都有一定的黄金时段用来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国民素质。
L向记者提到了某电视台一则让自己感动的公益广告。“广告上一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吃饭时还没忘儿子爱吃饺子,把饺子装进自己口袋,要给儿子带回去,广告语是‘他忘记了许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这则广告触碰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思念我的父亲。一个好的公益广告,能直击人的心灵,自然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优秀公益广告太少了,媒体人如果自己都没做到真善美,他们在宣传真善美时都不投入感情,那还怎么教化别人呢?”
    国家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张主任指出,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如果不遵从这些规定,就违法了。旅游法虽然只针对旅游业,但这步迈得很踏实。“在有章可依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罚。”
    中国要进步,提升国人的素质刻不容缓。邓小平当年曾道出过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如今,中国GDP全球第二,高速铁路迅猛延伸,载入航天器和载人潜水器把炎黄子孙送到了太空和深海……我们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不断提升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更是民族精神深远、长久的延续。
    给定资料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以文化修养教育屹立世界舞台 大国崛起,展现的不仅是船坚炮利,更有大国意识这一软实力。近代,中国文明遭遇冲击,多了对文化历史的质疑,少了民族自信与从容,大国意识就此衰落。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名言,对于我国来说,有着指导复兴崛起的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公民要通过文化修养学习,提升公民素质,重塑大国意识,展现大国气度。 公民素质,是国家、社会文明的投影。梁启超先生曾力推《新民说》,他大声疾呼,目光短浅、自私浅薄的国民无法成就一个伟大的国家。如今,我们身处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是我国屹立世界舞台的基础。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公民意识的觉醒。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就非常重视培养公民个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意识。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在教导人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具备以身许国的思想。众所周知,千百年来,中国每逢危急存亡,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这正是由于他们通过文化修养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如今,我国百年复兴大业开启,需要社会大众群策群力,只有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唤醒公民意识,才能主动承担自身使命。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改革推行多年,其目的在于实现“素质教育”,但现实中却变成了对学生才艺的要求。其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不在内容,而在心灵。正如当下建设“书香社会”,就是引导大众在阅读中品味作者思想.进而提升文化修养,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典型代表。公民是国家形象的名片,一举一动彰显着民族素质的高低。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国旅游日益增多,有些人不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就是不尊重当地风俗,这些素质低下的表现,是对民族素质的拉低。作为国际地位上升的大国,我们只有开展文化修养教育,实现民族素质整体提升,才能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气度。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五千年的薪火相传,造就了中国人对华夏文明的从容自信,汉唐以降的万国来朝,更使得中华文明传扬四方。然而,近代中国闭关自守,导致文明衰弱,再加上外来文明的碰撞。更使得社会大众对本国文化信心不足。民族文化汇聚着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实现百年复兴的精神基础。学习文化,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礼貌,则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身处百年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才能重新树立大国意识,让国人重拾成就伟业的信心。 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中国步入富强之路;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中国再踏新的征程。身处中国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应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由此重塑大国意识,展现大国气度,让复兴中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傲然屹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1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