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述评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admin2018-02-01  27

问题 请述评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选项

答案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自已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以及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是期待,但班杜拉认为期望除了结果期望以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待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导致的结果的预测。效能期望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导致他直接进行那项活动。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四种因素的制约: (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凭借说服性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能够改变人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以处理的方法就会迅速消失。 (4)情绪的唤起。在紧张、危险的场合,情绪易被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启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通过树立榜样、言语劝说、情绪唤起等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fw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