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
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
admin
2019-02-27
53
问题
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
选项
答案
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目前对错觉的产生有三种解释: (1)眼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做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传出准备性假说。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而造成的。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没有运动,错觉也会发生。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该理论,这是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视网膜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似的位移,引起几何图形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等。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在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与知觉的恒常性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也相应发生变化,而知觉到的大小却相对不变。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它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而视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地利用了知觉的恒常性的特性,就会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由于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wk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某总线有104根信号线,其中数据总线(DB)32根,若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则其理论最大传输率是()。
进程P1,P2和P3单独执行时间分别为10min、15min和20min,其中处理机占用时间分别为2min、3min和12min。如果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其并发,并假设处理机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0%,加上系统开销5分,那么并发使得计算机系统的效
如果一个高速缓冲存储系统中,主存的容量为12MB,Cache的容量为400KB,则该存储系统的总容量为()。
关于FTP主要应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文件的逻辑组织中,不属于记录文件的是()。
某网络拓扑如题47图所示,其中R为路由器,主机H1~H4的IP地址配置以及R的各接口IP地址配置如图中所示。现有若干台以太网交换机(无VLAN功能)和路由器两类网络互连设备可供选择。请回答下列问题:设备1、设备2和设备3中,哪几个设备的接口需要
不同的笔画和部件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汉字。这一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是()
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
简述时间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随机试题
Whatistheaimoftheannouncement?
Inmanycountriesthelawforbidscitizenstocarrypistolsorrifleswithoutfirst______aspecialpermit.
药物的消除过程包括()。
患者,男,26岁,自服苯巴比妥100片,神志障碍20小时。体查:深昏迷,呼吸不规则,血压11.5/7.0kPa(90/60mmHg),双肺清晰,心率118次/分,律齐,无杂音。当苯巴比妥血药浓度超过多少时应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与特点,向特定的人员发布信息,这体现了()。
(2011)课后反思的形式主要有评价性反思、专题性反思以及()。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中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ReadthefollowingextractfromanarticleaboutFrenchbankandanswerthequestions.•Foreachquestion15-20,markonele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