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根据国际法的有
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根据国际法的有
admin
2014-10-27
59
问题
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区分军事与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与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也体现在《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该议定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理和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该原则对甲国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乙国没有法律拘束力
B、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议定书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
C、丙国退出该议定书后,该原则对丙国不再具有法律拘束力
D、该原则对于甲乙丙三国都具有法律拘束力
答案
A,C
解析
本题的关键考点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约束力范围的差异:国际条约原则上只约束缔约国,国际习惯则约束所有国际法主体,考生只要能灵活运用该考点即能做对类似试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xV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马某涉嫌盗窃罪,法院决定开庭审理时,马某的母亲也到该院递交自诉状,对马某长期虐待自己的行为提起自诉。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34,单)
某区区政府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决定在洪灾期间引爆某水库堤案,淹没下游的村庄,以此寻求国家的经济救济。县检察院认为此案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更为适宜,该县检察院需经履行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有关犯罪人的处罚,表述不正确的是()。
魏某系收购废旧物品小贩,他答应某钢铁厂的青年工人赵某:如果赵某从厂里偷出钢锭,他将如数收购。赵某遂陆续从厂内共偷出价值3000元的钢锭交于魏某。二人的行为属于:
某日,某畜产品公司勤杂工于某在擦地板时,发现财务室的保险柜没有上锁,周围也没有别人,于是从柜中取出一张空白现金支票,并加盖了印鉴,并拿走里面放的现金6000余元。次日,于某填好支票,到银行以支取购货款的名义在支票上签了本公司采购员孙某的名字,支取现金10万
某县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何种做法是错误的?
孙某被甲市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犯罪批准逮捕,经审查起诉阶段改变管辖后,由乙市检察院提起公诉,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孙某上诉,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无罪。孙某提出国家赔偿,请问赔偿义务机关是?
某公安机关通过小区内的闭路监视系统破获一盗窃团伙,收缴赃款10万元,缴获大量金戒指、金项链、光盘等赃物。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随机试题
Aresomepeoplebornclever,andothersbornstupid?Orisintelligence(智力)developedbyourenvironmentandourexperience?Stra
食管癌早期诊断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是
转化作用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某诉丁某债务纠纷一案已经由A县人民法院一审、B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结。现人民检察欲对该案提出抗诉,应按何种程序进行?()
龚某,男,1989年7月1日出生,精神智力正常,2005年6月30日伙同林某(23岁,另案处理)绑架当地某私营企业主张某的儿子张小三,因勒赎不成而将被害人张小三杀害,则本案中龚某的行为如何?
_________起着支撑和确保项目信息门户正常运行的作用。()
关于货币市场基金说法不正确的是()。
某公司去年对组织机构做出了大规模的调整,但是一直未改变工作说明书。目前工作重叠,职责不清,管理分配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工作缺乏效率,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效益也降至最低点。可以选择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赵某与甲公司签订一份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执行标准工时制,并约定甲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可以直接安排赵某加班,但每月安排加班时间合计不得超过48小时,工资每月15日支付,遇法定休假日顺延至工作日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请分析“不能抗拒”和“不能预见”的含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