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太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

admin2021-11-10  23

问题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太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用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选项 A、引述刘勰的观点重在说明繁简的标准
B、引述刘器之、顾炎武的观点重在说明做到繁简得当的渠道和方法
C、引述刘器之的话重在说明刘勰的观点有片面性
D、作者完全赞成刘勰、顾炎武和刘器之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由“顾炎武引用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可知,顾炎武、刘器之并不完全认同刘勰的“无可削”“不得减”标准,强调作文要出于自然。故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o6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