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圜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

admin2014-05-30  20

问题 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圜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1题)一(2题)题。
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卷二真题试卷第86题)

选项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
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
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答案B,C,D

解析 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是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认识错误或者维持对方已有的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取得财物。根据受骗者事前是否存在认识错误,可以将诈骗类型分为两种:一是在他人没有任何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用欺骗手段使他人陷入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二是在他人已经由于某种原因陷入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继续维持或者强化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实际上,这两种诈骗类型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受骗者处分财物与行为人制造或强化的受骗者的认识错误都有因果关系。受骗者即使事前已经产生认识错误,但是只要行为人不维持利用,受骗者是不会做出处分财物的行为的。就此而言,受骗者事前是否有认识错误,并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本题中,钱某事前由于自己的原因对这只壶产生了认识错误。甲通过欺骗手段强化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并维持利用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使钱某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物,甲因此取得了财物。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诈骗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qk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