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甲、乙两个班的士兵同时从起点出发,向10千米外的目的地匀速急行军,甲、乙两班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50米和200米。行军途中,甲班每看到一次信号弹,就会以n×20%(n为当前已看到信号弹的次数)的原速度向后行军1分钟,随后恢复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军,最后乙班
甲、乙两个班的士兵同时从起点出发,向10千米外的目的地匀速急行军,甲、乙两班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50米和200米。行军途中,甲班每看到一次信号弹,就会以n×20%(n为当前已看到信号弹的次数)的原速度向后行军1分钟,随后恢复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军,最后乙班
admin
2021-08-05
51
问题
甲、乙两个班的士兵同时从起点出发,向10千米外的目的地匀速急行军,甲、乙两班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50米和200米。行军途中,甲班每看到一次信号弹,就会以n×20%(n为当前已看到信号弹的次数)的原速度向后行军1分钟,随后恢复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军,最后乙班比甲班先到达目的地。问甲班在行军途中看到了几次信号弹?( )
选项
A、6
B、7
C、8
D、9
答案
A
解析
甲应该到达的时间是10000÷250=40(分钟),乙所用时间是10000÷200=50(分钟),乙比甲提前到达,说明甲实际用的时间超过了50分钟,即甲向后行军浪费的时间超过10分钟。第一次看到信号弹,后行1×20%×250=50(米),原速度前进需要50÷250=0.2(分钟),相当于浪费了1+0.2=1.2(分钟)。第二次看到信号弹,后行100米,原速度前进需要0.4分钟,相当于浪费了1+0.4=1.4(分钟)。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看到信号弹将分别浪费甲班行军时间1.6分钟、1.8分钟、2.0分钟、2.2分钟,1.2+1.4+1.6+1.8+2.0+2.2=10.2(分钟),可知,甲班至少看到了6次信号弹。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zB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行测
国家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手表定律”是指当我们同时拥有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时,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对做好团队工作的启示是()。
某市规划局向甲公司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发现甲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系伪造,对于该许可证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十八世纪一位德国数学家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个猜想。该猜想可以表述为:(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证明这一猜想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猜想是()。
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A、 B、 C、 D、 D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某加工厂要将一个表面积为38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原料切割成体积为8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半成品,如果不计损失,这样的小正方体可以加工的个数为()。
某高校学生会干事小王负责策划一个民族文化展示周活动,下列哪个设计方案不合适?()
连接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6厘米,问正八面体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ABCD—A1B1C1D1,点E、F分别是BC、A1B1的中点,C1E是用蜂蜜画的一条线段,一只蚂蚁在点F处,要想沿正方体表面最快到达蜂蜜所在线段C1E,它所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厘米?()
随机试题
下列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患者,女,45岁,近2年来反复出现多发口腔溃疡,两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左膝关节肿痛,双下肢皮肤结节红斑伴疼痛,一周前突发右眼视物不清,化验ESR增快,ANA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应用最多的立柱式X线管支架是
深立井井筒施工时,为了增大通风系统的风压,提高通风效果,合理的通风方式是()。
下列不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具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的银行是()。
设A.B是n阶矩阵,E—AB可逆,证明E—BA可逆.
不同AS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是()。
SaveEnergyatHomeOntheaverage,Americanswasteasmuchenergyastwo-thirdsoftheworld’spopulationconsumes.That’s(1)
Whatwillthemanmostprobablyd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