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李白《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

admin2019-07-04  5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李白《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境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唐诗。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选项

答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②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③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①讲授法,疏通诗意。 ②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③合作探究,训练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④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和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说明 A、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B、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C、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D、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E、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化常识。 ②文本分析 《蜀道难》所在的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本单元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学习做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艺术魅力。这篇文章描写了蜀道的自然风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③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必修3中的一篇古诗,是高二学生上学期重点学习的一首唐诗。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诗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欣赏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李白的诗歌,对李白和他的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诗人表达的奔放的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这首诗艺术特点的鉴赏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Vk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