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

admin2013-09-02  30

问题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9年试卷四第1题,本题20分)
    问题: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选项

答案1.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中国法治现代化); 2.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3.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基础,是指导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解析 通过上述参考答案,可知命题人的思路是想让考生认识到,在过去一百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的必然选择。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根据其动力来源不同,分为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和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制度层面上正式启动始于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的清末修律,是典型的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类型。而中国法治现代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经过甄别选择的一条强国必由之路。
    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是非常复杂和漫长的。从清末修律算起,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这百年的历史,既与所有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有共同的轨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百年的实践摸索,从被动接受修律到主动选择法治,从模仿民法法系到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我们认识到了立法主导型的法的现代化模式产生的弊端,对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所带来的思想领域的激烈斗争深有体会。
    在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其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其精神实质是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提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基础,是指导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aB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