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
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
admin
2021-01-02
40
问题
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08/2/60)
选项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吸收犯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的重点考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的法益是公共安全,亦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如果仅是对特定人员进行侵害,不会危及公共安全,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判断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特别是放此、投放危险物质等)是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还是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具体而言应当考虑行为发生的场景、行为本身行为形式及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的规模。
(1)因债权这种财产性利益不能因杀人而转移占有,不属抢劫罪的对象“财物”(通说),不能对此构成抢劫罪。(虽有少数观点认为“财物”包括债权,但通说观点不持此说)。
(2)客观上投毒范围仅限于受害人乙一家三口,系特定对象,不危害公共安全,没有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3)客观上实施了杀害乙和其妻子、女儿的行为,主观上对这些被害人均具有杀人故意,根据《刑法》第232条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致乙死亡,系犯罪既遂。
(4)由于只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当然不存在想象竞合犯、吸收犯的罪数问题。故而四选项表述均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ee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刑法题库法学类分类
0
刑法
法学类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选项属于职务作品的有()
花艺影视公司制作出品了《海岛定制》电影,卢艺为导演,徐冬冬为主题歌《海岛3号》词曲作者,该片由陈颖主演。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根据我国《专利法》,权利要求是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主要依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张某和李某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创造“一种自动阅读笔”,两人欲共同申请专利,在发明人和申请人的署名顺序上发生了分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W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H公司专利技术生产并销售了变频家用空调器5000台。G家电销售公司在明知W公司侵犯H公司专利权的情况下,从W公司进货2000台,并已实际售出1600台。M宾馆在不知W公司侵犯H公司专利权的情况下也从W公司购入200台并已安装使用。H公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
下列有关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依据我国《专利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从事下列行为不属于专利侵权的是()
工业版权突破了以往关于著作权与工业产权的传统分类,吸收了两者的部分内容,形成了亦此亦彼的“交叉权利”。有关工业版权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工商局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的金额为非法经营额的()
随机试题
在我国的传统花卉中,紫薇花算得上是名花之一。紫薇树姿优美,花色艳丽,花期可长达数月,素有“百日红”之美誉。南宋《全芳备祖》的作者陈景沂,甚至将紫薇花赞为“花之圣”。按常理来说,这种艳丽如霞的奇葩,应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但奇怪的是,古人虽留下许多歌咏紫薇
如何判断活动性肺结核。
胎先露与指示点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一脑卒中患者,入院ADL评定,可控制大小便,较少帮助完成进食,余项目均不能完成,则其Barthel指数为
肝脏的功能不包括
绒毛中轴结构成分中哪项是错误的()。
经纬仪一般分为( )三部分。
铁路隧道施工测量中,相向开挖相同贯通里程的中线点在空间不相重合,此两点在空间的连线误差在高程方向的分量称为()。
在间接代理报关活动中,报关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作用于代理人,报关作业承担着收发货人自己报关时所应承担的相同法律责任。{)
购买债券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