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人大2011研)
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人大2011研)
admin
2019-12-17
76
问题
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人大2011研)
选项
答案
从当受众介入大众传播过程的时候,面临传播媒介的选择和使用。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1)个人差异 受众个体的差异是影响媒介选择动机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有来自先天和后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智力、经历、价值观等。“个人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心理结构的差异、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的差异、学习理论所形成的价值观与信仰的差异、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的差异、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固定素质的差异。这些不同的个体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结构和行动结构,受众的个体差异会对受众的选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受众选择媒介时,会出于不同的动机进行选择。 (2)社会类别 尽管每一个受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又不乏共性即相同和相似之处。受众是可以分类的,尽管每个受传者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出于受众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职业、工资收入、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同一社会类别的人,大体上选择楣同的传播工具,接触相同的内容,并作出近似的反应。 (3)社会关系 受众的社会关系对于他们怎样对待媒介也有重要影响。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能是有纲领、有领导、有组织的团体,也可能是无纲领、无组织、临时性的非正式的团体,还可能只是邻里、家庭等群体关系。不管受众属于哪一种生活圈,都将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受到他们直接或间接的约束和影响。因为受团体或群体的影响,服从于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要求或压力,受众便产生从众心理,不知不觉地去选择和接触某些媒介或信息。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受者全体,都希望被群体接纳、肯定。当受者感知所属群体对某个传者或某种信息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时,就容易采取与群体一致的态度。 (4)个人需求 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因此,受众在选择媒介时,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和讯息。不同的媒介对于满足受众不同需求起到不同的作用,受众都或多或少具有某些实用心理,如果某些媒介能够解决或解答受众生活、工作、思想上的实际问题,或者能够满足受众的某些需求,受众就能自觉、崩心地去寻找和接触这些媒介。因此个人需求也是影响受众媒介选择动机的一个因素。 (5)社会参与 受众选择媒介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和意义就是社会参与。受众有选择媒介的权利,同样也有利用媒介参与社会讨论的权利,也就是公民的表达权。他们积极接受传播,也参与传播,亲身积极参与形成的观点。受众参与信息的传播和意见的表达,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趋势,这一动机影响着他们对媒介的选择。 (6)受众的心理特征 受众的心理特征也是影响选择媒介的动机的重要因素。如趋同心理是选择的出发点,受众在选择和接受传媒的传播时,总是选择一些自己所同意或者相近的观念和事物而排斥自己所不同意或者不相近的观念和事物,而地理位置的接近和心理距离的接近以及地域文化的接近是影响受众选择和接受传媒的重要心理因素。 (7)习惯的惰性和媒介易得性 习惯的惰性和易得性是影响受众选择传媒的重要心理动机。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去接触某些媒介而不接触其他媒介。对不用很费力就可以接触到的媒介人们容易接受,而对需要化较多精力才接触到的媒介人们自然就容易放弃接触了。此外,受众总是喜欢接受反常的、新奇的、罕见的信息,以获取匿大的信息量,而.一些媒介更容易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因此受众就更容易选择这些媒介接收信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3h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宁可……也不……”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
“小王学习特别勤奋,想毕业后报考研究生。”是目的复句。()
在普通话的轻声音节中,由于弱化的作用声母有时会发生浊化的现象。()
阅读下面的话,然后针对其中内容谈你的看法。(清华大学考研试题)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本身不仅不能离开语言而表示意义,而且根本就无所谓“意义”。如果说文字有意义,那也只是由于意义是字所记的音而来的,意义并不是文字必备的因素。一千多年前的孔仲达说过:“言者
“经常读英语”这个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什么?说明你划分的根据。(北京大学考研试题)
按照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文字分成几类?举例说明。(北京大学考研试题)
用变换分析法说明下列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差别。(北京语言大学考研试题)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
用语法范畴的理论,分析现代汉语的“着”、“了”、“过”以及“起来(干起来)”、“下去(说下去)”的语法意义。
音位/t/、/tx/、/n/、/l/,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可以形成一聚合。()
我国最大的语系是_______________。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它除汉语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语族。
随机试题
患者,女性,69岁,2小时前晚餐后突感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伴大汗、呕吐及濒死感,急诊入院。查心率130次/分,律不齐;血压165/100mmHg,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NI:3.5ng/ml。给予该患者的处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决定心室后负荷的最重要因素是
免疫自显影技术的灵敏度可达
A.卡巴胆碱B.琥珀胆碱C.普鲁本辛D.美加明E.问羟胺阻断M受体的药物是
常见金属离子、酸根或官能团的鉴别收载于( )。
基金营销的微观环境指与公司关系密切、能够影响公司服务顾客的能力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是()。
a⊙b=4a+3b,若5⊙(6⊙x)=110,则x的值为()。
下列关于国子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能构造出多少棵不同的二叉排序树?这些二叉排序树有多少棵是最佳二叉排序树?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