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
admin
2012-06-17
44
问题
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表7-1(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表7-1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选项
答案
(1)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和摊余成本计算表如表7-2所示。 [*] (2)①2007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7755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0000 ②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4373800 贷:应付利息 36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00 ③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4458700 贷:应付利息 36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00 2009年度的利息调整摊销额=(7755+77.38)×5.64%-8000×4.5%=81.75(万元),2010年度属于最后1年,利息调整摊销额应采用倒挤的方法计算,所以应是=245-77.38-81.75=85.87(万元)。 ④2011年1月10日付息还本: 借:应付债券——面值 80000000 应付利息 3600000 贷:银行存款 83600000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S7r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资产评估相关知识题库资产评估师分类
0
资产评估相关知识
资产评估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影响资源性资产评估价值相对的重要因素是()。
在同一市场上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质量的商品,应该有大致相同的交换价值,以此确立的评估原则是()。
设备的实体贬值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企业2000年10月发生大修理费用2万元,计入待摊费用帐户,2000年10月在对该企业流动资产进行评估时,该项待摊费用的评估值应()
互换合同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可以看做一系列()的组合。
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评估,一般可采用()。
无形资产评估的估算法中,国际和国内技术交易中常用的实用方法是()。
以下评估方法中,一般只适用于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仅存在交易条件方面差异情况的是()。
评估报告书原则上应在确定的评估基准日后()提出。
随机试题
皮肤突然出现淡红丘疹,大小形态各异,瘙痒,搔之融合成片,出没迅速,为
王女士。40岁。与丈夫、8岁女儿及公婆一起生活。王女士所在的家庭此期的主要任务是
急性肾衰少尿或无尿期饮食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其开窍方药应选用
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的目的在于
建筑材料按其材料来源可分为()。
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大类:改变压力源和改变自己。下列选项中,属于改变压力源的是()
递推法与递归法的关系是:(56)。
Shallwegotothezootomorrow?Lovelyday,isn’tit?
Languageistheprincipalmeanswherebyweconductoursociallives.Whenitisusedin【B1】______ofcommunication.itisboundu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