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膏矿为私营企业,矿区内地层单向倾斜,F1断裂破碎带经过矿区东北部,数条次级断裂分布于矿井中部。矿区含矿层为下第三系上部下段,含矿层内自上而下赋存I、Ⅱ、Ⅲ号主矿体。矿层受多条断裂带切割。距上覆含水层最近距离10m。矿层顶板主要为钙质泥岩,底板主要为暗红

admin2022-11-16  42

问题 某石膏矿为私营企业,矿区内地层单向倾斜,F1断裂破碎带经过矿区东北部,数条次级断裂分布于矿井中部。矿区含矿层为下第三系上部下段,含矿层内自上而下赋存I、Ⅱ、Ⅲ号主矿体。矿层受多条断裂带切割。距上覆含水层最近距离10m。矿层顶板主要为钙质泥岩,底板主要为暗红色粉砂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矿体围岩为暗红色泥岩.围岩硬度系数f=0.5~2,属软质岩石。该矿采用中央单一竖井两翼多水平开拓方式。第一水平标高布置在-100m,第二水平布置在-155m,第三水平布置在-210m,水平之间采用分区单一下山轨道联系。采矿方法为前进式房柱法开采。
2016年5月18日1时,在井下三水平工作面当班的秦某发、唐某和秦某忠3名炮工到二水平吃夜宵,夜宵后休息约1 h,准备在二水平尽头处打炮眼。这时他们听到210下山附近有响声,就去关斜井口处的风机,再观察210下山的顶板安全情况。几分钟后,下面发生轰轰响声;又过几分钟,一股较大的风吹出,当时感觉巷道有些晃动,电灯熄灭。3时30分,顶板上方出现塌方,秦某忠打电话到井口(地面)值班的信号工陈某。陈某接到电话后报告矿井主要领导王某,王某到井下用手电照明,看到北面二水平、三水平都在不同程度地塌方,塌方的响声不断,无法进入工作面。遂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5 h左右有关救护队到达现场。
18日14时30分,第一批抢救人员到达井下指定地点,因遇到塌方和巷道堵塞,推进速度十分缓慢。22日15时15分,井下出现异常,经下井探测和分析研究,为确保抢救人员安全,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从23日19时起,抢救人员开始对巷道进行支护,由于井下情况复杂,施工困难,土质松散,塌方面积大,被困人员已无生存可能,至6月3日,停止抢救工作。
经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主要巷道不进行整体有效支护,护巷矿柱明显偏小,随着采空面积不断增加.在围岩遇水而强度降低情况下,首先在局部应力集中处产生冒顶,之后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北翼采区多处大面积顶板冒落,最终导致通往三水平北翼作业区所有通道垮塌、堵死。
矿主忽视安全生产,急功近利,在矿井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下,冒险蛮干,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该企业没有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矿井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难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也是造成该起事故的原因之一。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采空区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选项

答案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充填法、崩落围岩法和隔离法。 (1)充填法。其优点是减少采空区顶板移动幅度,防止上部围岩冒落产生的冲击,并可以利用尾矿砂充填,减小地表尾矿库容积。主要缺点是施工复杂,费用高,不利于深部地下压力的释放。 (2)崩落围岩法。与充填法相比,崩落围岩法成本较低,能够人为控制井下地压活动。适用于地表允许下陷或地表下陷可以控制的条件。 (3)隔离法。根据采空区分布情况的不同,隔离法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①对于孤立分散的小采空区。采取措施隔绝采空区与生产区段之间可能传递危害的一切通道,并在采空区附近开设一个能通向地表的“天窗”;②对连续或基本连续的大矿床,在其中间应设置隔离带,切断各主要采空区的连续,控制地压活动范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3P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