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所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所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admin
2017-02-23
118
问题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所集中体现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选项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答案
B
解析
A和B是考生们难以判定的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虽然都强调爱国,但核心意思的指向不尽相同。
“矢志不渝”强调的是恒心。核心意思是:无论境遇如何,永远不变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责任。核心意思是: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核心意思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置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当时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很多人都明哲保身,林则徐认为国家的命运需要个人不计生死,体现了林则徐的爱国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病起书怀》,陆游生于北宋而亡于南宋,一生想报效祖国收复中原,无奈治者不明、政局多变,却仍不忘尽己绵薄之力而匡扶衰微之国。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出自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核心意思是:报效祖国的忠心,直到死亡后才能停止。苏轼在仕途上几经沉浮,但他表示,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改变报效国家之心。
三句诗文都是表达爱国的恒心,因而B选项正确。要做对此题,需要紧紧抓住关键词“集中”,并且明了AB两个选项的核心意思指向以及三句诗文的背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xo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8年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在海内外颇具声誉的引才计划,在“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等方面成效显著,逐步成为最具国
2014年7月3日至4日,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通过此次访问,中韩两国国家元首承诺要在2014年年底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并建立人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为了达到孔子所说的“仁”这种道德品质,人们应当做到()。
有人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不同的是()。
2014年2月11日,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率团到访南京,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正式会晤,标志着双方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上迈出重要一步,利于双方共同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近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48%的美国人认为幽灵存在。现代科学家没有太多地探究这个话题,但的确存在几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一种解释与次声有关,这种人类听不到的低频声音可能源于风暴甚至家用设备,它会振动人体器官使人们感觉不安,还可能干扰视觉让
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其准确含义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对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社会的进展是靠少数超群绝类的天才,不是靠千万庸碌的群众。天才是民族的灵魂,是群众的救星,没有天才的领导组织,民族国家,根本就不能存在发展。
随机试题
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审结。
输气场站的防护栏杆按涂色要求应为()色。
病毒性肺炎的特点不包括
三联根除Hp治疗失败者,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案
气滞心胸的胸痛特点是
低温长时间巴氏消毒法的起始温度是多少
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而带来的风险称之为( )。
网络体育资源()
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属于()。
评析下列案例中教师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