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大明律.名例律》规定:“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以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盖遵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 请说明其基本含义;并从法律适用原则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目的。
《大明律.名例律》规定:“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以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盖遵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 请说明其基本含义;并从法律适用原则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目的。
admin
2013-12-20
21
问题
《大明律.名例律》规定:“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以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盖遵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
请说明其基本含义;并从法律适用原则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目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明律在刑罚适用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从重从新原则”。
汉、唐以来在刑罚适用上强调从轻主义原则。汉令规定:“犯法者,各以法(发)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即以犯罪被揭发时的律令论罪,不以新定重法处罚。《唐律疏议》规定:“凡犯罪未发,及已发未断而逢格改者,若改重则依旧条,轻从轻法。”明朝为推行重典治世,改以往从轻主义原则为从新从重主义原则,从而引起法律适用的重大变化。
这是以重典治国的法制指导思想为基础的。“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以元朝的灭亡为借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基本策略。他将当时的天下视为“乱世”,尤其是立国之初要“先正纲纪”,特别是要用严刑酷罚惩治“奸顽”。明朝统治者曾在《大明律.序》中作了阐释;“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可见,重典治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威慑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0q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
教科书编写需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的关系。
认为知识来源于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或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人的头脑像一台电影放映机,儿童是带着一个内在的胶卷库来到世界的,这属于()。
新的法律规定,由政府资助的高校研究成果的专利将归学校所有。京华大学的管理者计划卖掉他们所有的专利给企业,以此来获得资金,改善该校本科生的教育条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对学校管理者的计划的可行性构成严重质疑?
班主任老师对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说,你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教学有方。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反驳老师的说法?
20×7年1月1日,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0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9%。假设企业每月末计提利息,而银行于每季度末收取短期借款利息。则企业20×7年3月对该短期借款利息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是()。
我国刑法采取的罪数判断标准为()。
公民蒋某与妻王某有婚生子甲和婚生女乙,甲与丙于1974年结婚后生有一女A,并收养一子B。乙与丁于1977年结婚后生有C、D两个女儿。1995年以前,蒋某、王某一直与其子甲共同生活。1995年甲因病死亡,蒋某、王某因与儿媳丙共同生活不便,即去其女儿家与乙、丁
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
随机试题
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1000~2000mLB.1700~2500mLC.3500~4000mLD.5500~6000mLE.30000~35000mL50kg体重的人,其体液量约为
男婴,10个月,对蛋白质需要量是3.5g/kg,而成人则为1.0/kg,其相差如此之大是因为
机械排风系统的进风口,其下缘距离室内地面的高度应小于等于()m。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中重点防范的风险不包括( )。
有形席位的申报方式可以缩短申报时间与成交回报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申报时差。()
世界人均淡水水量约8300立方米,但每年有2/3以洪水形式流失,其余1/3成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由于工业化和人类用水量的增加,目前世界用水量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可见未来的淡水不足足以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
AlfredNobel,aSwedishinventorcontributedmostofhisvastfortuneinatrustasafundfromwhichannualprizescouldbeawa
有如下程序#includeusingnamespacestd;classBase{protected:Base(){tout
Whichstatementcanbestfittoeachofthefollowingsituation?ChooseFIVEanswersfromtheboxandwritethecorrectlette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