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

admin2016-04-07  35

问题 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选项

答案 礼仪兴邦光我中华 我国自古便被称为礼仪之邦。回溯数千年历史,华夏文明礼仪广受世界推崇。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打架辱骂、网络暴力等一些不文明现象却逐渐增多,这不但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破坏社会和谐,更抹黑我国国际形象。可见,加强礼仪培养、提升国民礼仪素养是国民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实现待人以礼。礼仪兴邦,就要做到礼貌、礼让和礼节。 礼在“礼貌”。礼貌是一种对人尊敬的态度。当前,在现实中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地位的差别,如目前我国社会确实存在脑力工作者社会地位高于体力工作者、公务人员社会地位高于私企工作人员的现象,但是从工作目的和性质来说,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理应人人平等,我们对待任何人都应该有礼貌,应该尊敬和平等看待每一个人,而不应该歧视他人,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这样才不愧于来自礼仪之邦。 礼在“礼让”。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礼让就是谦让、尊重别人的行为。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在相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冲突。在这过程中是针锋相对还是饶恕宽容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如果具备足够的礼让精神,就不会出现公交车上女孩不让座,老人大打出手的现象;如果具备足够的礼让精神,就不会再出现当街互不相让,吵架互殴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只有人人学习这种“礼让”精神,才能人人礼让,社会才能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我国文明大国的形象才能不断得以提升。 礼在“礼节”。礼节就是互敬互让,彬彬有礼。礼节是礼的一种最具体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举案齐眉的夫妇和睦之礼,有三顾茅庐的聘请人才之礼,有扇枕温衾的孝敬父母之礼,有程门立雪的尊重师长之礼,可以说正是数千年来对礼节的重视,我国才会被世人尊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却经常有另一番景象:为了升职加薪与领导同事勾心斗角,为了个人追求对家庭成员不闻不问,为了升学率对学生打骂体罚。这些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引发暴力事件。可见,礼节的培养是提升人文明素养的重要因素,必须渗透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 《礼记》有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可以说“礼”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也是成为文明礼仪之邦的关键。今后,我们务必学好“礼”,做好“礼”,做到礼让,讲究礼貌,不忘礼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打造礼仪之邦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LGe777K
0

最新回复(0)